第146章袁世凱如願以償_民國風雲人物演義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民國風雲人物演義 > 第146章袁世凱如願以償

第146章袁世凱如願以償(2 / 2)

元月十日,就根據審查會的意見,呈請袁總統采擇施行。

同日,袁根據的第二個法案,下令解散國會。這樣,袁世凱搞垮國會的願望,終於達成了。

民國的第一屆國會,從成立到被袁世凱解散,時間雖然不是很長,但是卻在曆史上留下了濃濃一筆。特彆是在為維護共和所進行的努力和抗爭,可以說是寫下了可歌又可泣的篇章。

雖然,這第一屆國會,從代表的產生,到兩會的議事和運行,曾經飽受爭議和指責。

有文章這樣記述第一屆國會選舉情況;

“一九一二年十二月,全國各省區開始了第一屆正式國會選舉。按照此前公布的《國會組織法》和《議員選舉法》,正式國會由參議院、眾議院兩院組成,其中參議員由各省議會議員選出,共二百七十四人,眾議員由各地人民直接選舉產生,共五百九十六人。

“不過,並非人人都有資格投票,“資格選民”首先必須是擁有中華民國國籍的男性,然後要至少滿足每年直接納稅2元以上、有500元以上不動產、擁有小學或相當於小學的學曆三個條件之一。這樣篩選後,全國“資格選民”隻占4億總人口的十分之一,最終的實際投票率也隻有十分之一,即400萬人。但如此大規模的選舉,對於當時的中國無疑仍是個新鮮事物。用曆史學家唐德剛的話說,“中國這時雖有人口四萬萬,但八成是不識字的文盲,另外二成雖或多或少認得字,但他們也不知啥叫民主,啥叫選舉。”這就難怪當年選舉中的怪現象比比皆是。

“早年加入同盟會的清華大學教授張奚若,自十八歲就離開家鄉外出讀書,選舉時人在上海,卻當選了家鄉陝西省朝邑縣的初選議員。回去打聽了才知道,原來朝邑竟像辦差一樣“辦”起了選舉,當地設了一個選舉事務所,請來各鄉紳士幫忙,這些紳士的實際任務有二第一,決定各鄉應當當選的人名單;第二,為“應當”當選的人按法定票數抄寫選票。張奚若就這樣毫不知情地被“選”為初選議員。

“而在江蘇南通,《民立報》記者遇到了一位拖著辮子的鄉人前來投票,簡單問答,不禁啼笑皆非。原來,前幾日有人送投票證到他家裡,他還以為名為投票,實則要錢,頓時惶恐,生怕不去會惹來禍端,這才趕緊帶著投票證和現錢趕到投票現場。

“江蘇算是當時中國相對開放的省份,“資格選民”尚且如此。可想而知,在全國範圍的四千萬“資格選民”中,這樣的糊塗選民恐怕不在少數。

“不過,鄉人糊塗,熱心選舉的各黨派人士可一點都不含糊。當時國內政黨林立,其中最大的兩個黨派是同盟會聯合多黨成立的國民黨,以及由來源於清末立憲派的共和黨、統一黨、民主黨合並成的相對親袁的進步黨。……

“無論國民黨、進步黨,最基本的選舉手段當然是競選演說。江蘇共和黨眾議員王紹鏊回憶,競選演說多在茶館或其他公開場合進行,“競選者帶著一些人,一麵敲鑼,一麵高聲叫喊,xx黨xxx來發表競選演說了,歡迎大家來聽呀!聽眾聚集後,就開始演說……聽講的人大多是士紳和其他中上層人士。”對於識字不多者,公開的競選方法則是開設私塾教選民寫候選人姓名,預印候選人名片以便選民帶入選舉場內摹寫等。

“演說也罷,開私塾、印名片也好,多少還有點公平競爭的氛圍,但一些暗中進行的活動卻著實亂象叢生。

“有偷選票者,江蘇淮安清河縣眾議員初選,一候選人為確保當選,竟然偷去馬頭鎮選票四百張,填寫自己的名字;

“有買選票者,用酒飯、麵點、火車票、金錢甚至鴉片,不一而足;

“有選票賣價太低而懊惱者,蘇州複選選票價格相當波動,特彆是到最後幾日期限,隻差數票的競選人不惜重金收買,使得票價猛升,共和黨出價達到三百元甚至更高,以至於許多已經廉價賣出選票的人懊悔不已;

“還有因選舉發財者,民初商業蕭條,但在國會選舉的帶動下,選舉投票所在地的旅館爆滿,飯店整日高朋滿座,妓院房間都被早早預訂,各自發了一筆“選舉財”。

“更有甚者,投票現場直接上演“高手對打”的鬨劇,江蘇無錫的省議員選舉分了十個投票站,由於政黨相爭,暴徒起哄,竟有七處投票站被毀,管理人員被毆,投票箱被砸……

“國會議員選舉的過程一團混亂,用儘了合法的、非法的手段,有人明白,有人糊塗,有人揣著明白裝糊塗……到了一九一三年三月,總算有了各政黨都承認的選舉結果。”

聯係到民國初建時的國民素質和人們的民主意識水平,以上的描寫應該是可信的。

但是,不管選舉過程有多少問題,但第一屆國會卻把很多的優秀分子集合到了自己的旗幟下,這不能不是個奇跡。

而第一屆國會在履職方麵,也存在諸多的問題。比如,第一屆國會做出的第一個決議,竟是給議員定下了天價的工資。有人因此而諷刺他們不是代表國民,而是個人利益的代表者。

公權力來自民眾,自當用於民眾。如果一個持有公權力的人,首先盤算的是用公權力把自己的事情辦好,無疑是對公權力的濫用,也是公權力的腐敗。國會議員近八百人,號稱八百羅漢。這八百羅漢的高薪,對財政拮據的袁世凱政府,無疑是極重的負擔。袁世凱所以很痛快的照單全收,顯然沒作長久打算。

而無論這第一屆國會有多少問題和不足,但這並沒有影響他努力和勇於履行職務。

當然,國會和議員們能夠敢於對行政權力進行限製和監督,說明當時的社會環境,還是有一定的民主氛圍的,至少不用冒被殺頭的危險。這一點,同樣是應該肯定的。

搞垮國會,袁世凱儘管如願以償,但這也正是他的可悲之處。因為,搞垮國會,正如他搞垮國民黨一樣,不過是加速了他走向身敗名裂的步伐。


最新小说: 長生修魔:從折紙人開始 同時穿越,但是反派科學家 讓他生!讓他生! 直播買股:給五個大佬當金絲雀 冰封末世:我打造完美領地 在遠古和大虎一起長大 誤圓房後,冷麵軍官寵她入骨 神奇留子在紐約擺攤算命[千禧年] 全民樹屋求生:開局匹配青梅竹馬 不可名狀的路人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