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汪鳳瀛和梁啟超_民國風雲人物演義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民國風雲人物演義 > 第170章汪鳳瀛和梁啟超

第170章汪鳳瀛和梁啟超(1 / 2)

民國風雲人物演義!

袁世凱既然宣稱籌安會“可視為學人研究,倘不致擾害社會,自無乾涉之必要”,“根據言論自由之原則,政府無從乾涉”。那反對籌安會的主張,當然也同樣“無從乾涉”。

畢竟是民國初建,那是個這個國家少有的思想活躍時期,無論讚成共和還是反對共和,無論讚成恢複帝製,還是反對恢複帝製,都可以發聲,都可以見諸於報端。

在籌安會鼓吹反對共和,複辟帝製時,也有大量的聲音和文章對其進行抵製和駁斥。

汪鳳瀛有一封《致籌安會和楊度的論國體書》,曾傳誦一時。

汪鳳瀛,字誌澄,號荃台,出生蘇州元和汪氏家族,父親為汪亮鈞。

早年曾就讀於江陰南菁書院,師從大儒黃以周。

光緒十一年(1885年)被選為乙酉科拔貢。光緒十七年(1891年)隨哥哥汪鳳藻一同出使日本。

光緒二十年(1894年)回國,以知府分發湖北。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起,出任時任湖廣總督張之洞的總文案。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起又任洋務文案。他還曾任張之洞創辦的自強學堂(武漢大學前身)、湖北農務學堂提調。此後又擔任過常德知府、武昌知府及長沙知府。

他與兄弟汪鳳池、汪鳳藻、汪鳳梁皆為清末知府,時有“一家四知府”之稱。

中華民國成立後袁世凱請他出任高等顧問。民國三年(1914年)任高等文官甄彆委員會委員。

他旗幟鮮明地反對袁世凱稱帝。

現將汪鳳瀛的《致籌安會和楊度的論國體書》,摘錄如下

“讀報載,我公發起籌安會,宣言以鑒於歐美共和國之易致擾亂,又念中國人民自治能力之不足,深知共和政體,斷不適用於中國,因發起斯會,期與國中賢達,共籌所以長治久安之策,並進而研究帝製之在我國,是否適用於今時,是否有利而無害。

宏謀遠慮,卓越恒情,令人欽仰不已。然就目前事勢論之,斷不可於國體再事更張,以動搖國脈,其理至顯,敢為執事縷晰陳之自上年改訂新《約法》,采用總統製,已將無限主權,儘奉諸大總統,凡舊《約法》足以掣大總統之肘,使行政不能敏活之條款,悉數剗除,不得稍留抵觸之餘地;是中國今日共和二字,僅存國體之虛名,實際固已極端用開明專製之例矣。

夫謂共和之不宜於中國者,以政體言也,今之新《約法》,總統有廣漠無垠之統治權,雖世界各國君主立憲之政體,罕與倫比,譚歐化者豈無矯枉過正之嫌?顧自此製實行後,中央之威信日彰,政治之進行較利,財政漸歸統一,各省皆極其服從,循而行之,苟無特彆外患,中國猶可維持於不敝。

茲貴會討論之結果,將仍采用新《約法》之開明專製乎?則今大總統已厲行之,天下並無非難,何必君主?如慮總統之權過重,欲更設內閣以對國會,使元首不負責任乎?則有法國之先例在,亦何必君主?然則今之汲汲然主張君主立憲,而以共和為危險者,特一繼承問題而已。

顧新《約法》已定總統任期為十年,且得連任,今大總統之得為終身總統,已無疑義,而繼任之總統,又用堯薦舜、舜薦禹之成例,由今大總統薦賢自代,自必妙選人才,允孚物望;藏名石室,則傾軋無所施,發表臨時,則運動所不及,國會選舉,隻限此三人,則局外之希冀非望者自絕。

法良意美,舉凡共和國元首更迭頻繁,選舉紛擾之弊,已一掃而空,尚何危險之足雲?若猶慮此三數人之易啟競爭,不如世及之名分有定,抑知競爭與否,乃道德之關係,非法製之關係,苟無道德,法製何足以閒之?竊恐家族之競爭,為禍尤甚於選舉。

然而公等皆甚愛今大總統者也,君子愛人以德,不聞以姑息;今在總統於受任之初,即以遵約宣誓,且屢次宣言決不使帝製複活,其言至誠剴切,亦既播諸文告,傳諸報章,為天下所共見共聞矣。

往者勞乃宣盛倡複辟之說,天下嘩然,群起而辟之,以是為謀叛民國之大罪也。今大總統複嚴申禁令,後再有議及帝製者罪無赦!誠以今大總統為民國元首,愛人民委托,信誓旦旦,為民國永遠保存此國體,禮也義也。

至貴會宣言,但研究國體之何宜,不討論主名之何屬,蓋本意在求繼承之際,匕鬯不驚,而不知學說之禍人,有時竟甚於洪水!前清末葉,妄人盛倡種族革命之說,竟至風靡天下。

迨辛亥武昌發難,並無何等成算,何等實力,而天下遽土崩瓦解,則種族之見,革命之說,中於人心者深也。

及民國成立,革命已告成功,而借此作亂者,猶屢仆屢起,蹈死不悔,流毒餘焰,至今未息,此說之陷人於死者,不可更仆數矣。

今國基甫定,人心粗安,而公等於民主政體之下,忽倡君主立憲之異議,今大總統又有予決不為皇帝之表示,綱常之舊說已淪。

天澤之正名未定,使斯議漸漬於人心,不獨宗社黨徒,幸心複熾,將不逞之徒,人人鹹存一有天命,任自為之見,試問草澤奸究,保無有妄稱符命,惑眾滋亂者乎?

專閫將帥,保無有沉吟觀望,待時而動者乎?召亂速禍,誰為厲階?心所謂危,不敢不告!不佞之愚,以為新《約法》創大總統開明專製之特例,治今中國,最為適當。

民國憲法,謂宜一踵前規,無所更易。若公等必謂君主世及,可免非分之凱覦競爭之劇烈,則請取乾寶分晉史論及六朝、五代之曆史,博觀而詳究之!憂危之言,不知所擇,幸垂諒焉!

梁啟超在當時,人們常說他的文字像利刃一樣可以殺人,他的文章確是蕩氣回腸,令人百讀不厭。

他的《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一文,對籌安會和袁稱帝的打擊,堪比於蔡鍔領導的護國之戰。

原文也很長,同樣摘錄如下

秋霜腹疾,一臥兼旬,感事懷人,百念灰儘,而戶以外甚囂塵上,豗然以國體問題聞。以厭作政談如鄙人者,豈必更有所論列?雖然,獨於茲事有所不容己於言也,乃作斯篇。

吾當下筆之先,有二義當為讀者告其一,當知鄙人原非如新進耳食家之心醉共和,故於共和國體非有所偏愛,而於其他國體,非有所偏惡,鄙人十年來夙所持論,可取之以與今日所論相對勘也;

其二、當知鄙人又非如老輩墨守家之齗齗爭朝代,首陽蕨薇,魯連東海,此個人各因其地位而謀所以自處之道則有然,若放眼以觀國家尊榮危亡之所由,則一姓之興替,豈有所擇,先辨此二義,以讀吾文,庶可以無蔽而邇於正鵠也。

吾自昔常標一義以告於眾,謂吾儕立憲黨之政論家,隻問政體,不問國體,驟聞者或以此為取巧之言,不知此乃政論家恪守之原則,無可逾越也。蓋國體之為物既非政論家之所當問,尤非政論家之所能問。

夫國體本無絕對之善,而惟以已成之事實,為其成立存在之根原,欲憑學理為主奴,而施人為的取舍於其間,寧非天下絕癡妄之事?僅癡妄猶未足為深病也;

惟於國體挾一愛憎之見,而以人為的造成事實,以求與其愛憎相應,則禍害之中於國家,將無已時!故鄙人生平持論,無論何種國體,皆非所反對,惟在現行國體之下,而思以言論鼓吹他種國體,則無論何時皆反對之!

今喘息未定,而第二次變更國體之議又複起。此議起因之真相何在?吾未敢深知。就表麵觀之,乃起於美國博士古德諾氏一席之談話。

古氏曾否有此種主張,其主張之意何在?亦非吾所敢深知(古氏與某英文報記者言,則謂並未嘗有所主張雲)。

顧吾竊有惑者,古氏論中各要點,若對於共和君主之得失為抽象的比較,若論國體須與國情相適,若曆舉中美、南美、墨、葡之覆轍,凡此諸義,本極普通,非有甚深微妙,何以國中政客如林,學士如鯽,數年之間,並此淺近之理論事實而無所覺識,而至今乃忽借一外國人之口以為重?吾實惑之!

若曰此義非外國博士不能發明耶?則其他勿論,即如鄙人者雖學識譾陋,不逮古博士萬一,然博士今茲之大著,直可謂無意中與我十年舊論同其牙慧,特其透辟精悍,尚不及我十分之一百分之一耳!


最新小说: 彼岸花開!鬼祖現!三界齊跪拜 星戰之源甲紀元 太空大陸 籃球終點站 九個哥哥團寵我 咦?我不是變態嗎?怎麼成團寵了? 幽魂騎士王的地下城工程 人皇鎮淵 三興大漢:劉禪不思蜀 嬌軟丫鬟上位後,禁欲王爺寵入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