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孰謂共和利害之不宜商榷?然商榷自有其時。當辛亥革命初起,其最宜商榷之時也,過此以往,則殆非複可以商榷之時也。(湖口亂事繼起,正式大總統未就任,列國未承認共和時,或尚有商榷之餘地,然亦僅矣)。
當彼之時,公等皆安在?當彼之時,世界學者比較國體得失之理論,豈無一著述足供參考?當彼之時,美、墨各國豈皆太平宴樂,絕無慘狀呈現,以資龜鑒?當彼之時,迂拙愚戇如鄙人者,以羈泊海外之身,憂共和之不適,著論騰書,淚枯血儘(我生平書劄不存稿,今無取證,當時要人,誰得吾書者,當自知之。吾當時有詩雲報楚誌易得,存吳計恐疏。
又雲茲括安可觸,馳恐難複張。又雲讓皇居其所,古訓聊可式。其餘則有數論寄登群報也)。
而識時務之俊傑,方日日以促進共和為事,謂共和為治安之極軌,謂共和為中國曆史所固有也。嗚呼!天下重器也,可靜而不可動也,豈其可以翻複嘗試,廢置如弈棋,謂吾姑且自埋焉,而預計所以自搰之也?夫使共和而誠足以亡國也,則須知當公等興高采烈,以提倡共和促進共和之日,即為陷中國於萬劫不複之時,諺有之‘既有今日,何必當初’?
人生幾何,造一次大罪孽,猶以為未足,忍又從而益之也?夫共和之建,曾幾何時?而謀推翻共和者,乃以共和元勳為之主動,而其不識時務,猶稍致留戀於共和者,乃在疇昔反對共和之人。天下之怪事,蓋莫過是,天下之可哀,又莫過是也!
今之論者則曰‘與其共和而專製,孰若君主而立憲。’夫立憲與非立憲,則政體之名詞也;共和與非共和,則國體之名詞也。
吾儕平昔持論,隻問政體,不問國體,故以為政體誠能立憲,則無論國體為君主為共和,無一而不可也;政體而非立憲,則無論國體為君主為共和,無一而可也。
國體與政體,本截然相蒙,謂欲變更政體,而必須以變更國體為手段,天下寧有此理論!
果爾則並世諸立憲國,其國體之紛更,恐將無已矣!
而前此論者,謂君主決不能立憲,惟共和始能立憲;(吾前此與革命黨論戰時,彼黨持論如此)。
今茲論者,又謂共和決不能立憲,惟君主始能立憲,吾誠不知其據何種理論以自完其說也!吾今請先與論者確定立憲之界說,然後徐察其論旨之能否成立。
所謂立憲者,豈非必有監督機關與執行機關相對峙,而政權之行使常蒙若乾之限製耶?所謂君主立憲者,豈非以君主無責任為最大原則,以建設責任內閣為必要條件耶?
認定此簡單之立憲界說,則更須假定一事實,以為論辯之根據吾欲問論者以將來理想上之君主為何人?更質言之,則其人為今大總統耶?抑於今大總統以外,而彆熏丹穴以求得之耶?(今大總統不肯帝製自為,既屢次為堅決之宣言,今不過假定以資辯論耳,不敬之罪,吾所甘受也)。
如曰彆求得其人也,則將置今大總統於何地?大總統儘瘁國事既久,苟自為計者,豈不願速釋此重負,頤養林泉?試問我全國國民,能否容大總統以自逸?然則將使大總統在虛君之下,而組織責任內閣耶?
就今大總統以國為重,肯降心相就,而以全國托命之身,當議會責任之衝,其危險又當何若?是故於今大總統以外,彆求得君主,而謂君主立憲即可實現,其說不能成立也。
如曰即戴今大總統為君主也,微論我大總統先自不肯承認也,就今大總統為國家百年大計起見,肯自犧牲一切,以徇民望,而我國民所要求於大總統者,豈希望其作一無責任之君主?夫無責任之君主,歐美人常比諸受豢之肥腯耳,優美崇高之裝飾品耳!
以今日中國萬急之時局,是否宜以如此重要之人,投諸如此閒散之地?借曰今大總統不妨為無責任之君主也,而責任內閣能否成立,能否適用,仍是一問題。
非謂大總統不能容責任內閣生存於其下也,現在國中欲求具此才能資望之人,足以代元首負此責者,吾竟苦未之見。
蓋今日凡百艱钜,非我大總統自當其衝,雲誰能理?任擇一人而使之代大總統負責,微論其才力不逮也,而威今先自不行。
昔之由內閣製而變為總統製,蓋適應於時勢之要求,而起廢之良藥也,今後一兩年間之時勢,豈能有以大異於前,而謂國體一更,政製即可隨之幡然而改?非英雄欺人之言,即書生迂闊之論耳!是故假定今大總統肯為君主,而謂君主立憲即可實現,其說亦不能成立也。
然則今之標立憲主義,以為國體論之護符者,除非其於立憲二字,彆有解釋,則吾不敢言。
夫前清末葉,則固自謂立憲矣,試問論者能承認否?且吾欲問論者挾何券約,敢保證國體一變之後,而憲政即可實行而無障?如其不然,則仍是單純之君主論,非君主立憲論也。既非君主立憲,則其為君主專製,自無待言。不忍於共和之敝,而欲以君主專製代之,謂為良圖,實所未解。今在共和國體之下,而暫行專製,其中有種種不得已之理由,犯眾謗以行之,尚能為天下所共諒;
今如論者所規畫,欲以立憲政體與君主國體為交換條件,使其說果行,則當國體改定伊始,勢必且以實行立憲宣示國民,宣示以後,萬一現今所謂種種不得已之理由者依然存在,為應彼時時勢之要求起見,又不得不仍行專製,吾恐天下人遂不複為元首諒矣!
夫外蒙立憲之名而內行非立憲之實,此前清之所以崩頹也!詩曰‘殷鑒不遠,在夏後之世’論者其念諸!
吾言幾儘矣,惟更有一二義宜為公等忠告者公等主張君主國體,其心中之將來君主為誰氏,不能不為公等質言之,若欲求諸今大總統以外耶?則今大總統朝甫息肩,中國國家暮即屬纊,以公等之明,豈其見不及此?見及此而猶作此陰謀,寧非有深仇積恨於國家,必絕其命而始快,此四萬萬人所宜共誅也!
若即欲求諸今大總統耶?今天總統即位宣誓之語,上以告皇天後土,下則中外含生之儔,實共聞之!年來浮議漸興,而大總統偶有所聞,輒義形於色,謂無論若何敦迫,終不肯以奪誌,此凡百僚從容瞻覲者所常習聞,即鄙人固亦曆曆在耳;
而馮華甫上將且為餘述其所受誥語,謂已備數椽之室於英倫,若國民終不見舍,行將以彼土作汶上。由此以談。
則今大總統之決心可共見也,公等豈其漫無所聞?乃無端而議此非常之舉,萬一事機洊迫,致我大總統憤踐其前言,以翔夫寥廓,不知公等何以善其後也?而其不然者,其必公等以小人之腹,度君子之心,私謂大總統居常所談說,鹹非其本意,不過如孔子所雲‘舍曰欲之,而必為之辭’,吾姑一嘗試焉,而知其必不吾訶也;
信如是也,則公等將視我大總統為何如人?食言而肥,匹夫賤之!設念及此,則侮辱大總統人格之罪,又豈擢發可數?此亦四萬萬人所宜共誅也。
複次,公等曾否讀《約法》?曾否讀《暫行刑律》?曾否讀《結社集會法》?曾否讀《報律》?曾否讀一年來大總統關於淆亂國體懲儆之各申令?公等又曾否知為國民者應有恪遵憲典法令之義務?
乃公然在輦彀之下,號召徒眾,煽動革命(凡謀變更國體,則謂之革命,此政治學之通義),執法者憚其貴近,莫改誰何,而公等乃益白晝橫行,無複忌憚,公等所籌將來之治安如何,吾不敢知,而目前之紀綱,則既被公等破壞儘矣!
如曰無紀綱而可以為國也,吾複何言?如其否也,則請公等有以語我來!且吾更有願為公等進一解者公等之倡此議,其不願徒托諸空言甚明也,其必且希望所主張者能實見施行,更申言之,則希望其所理想之君主國體,一度建設,則基業永固,傳諸無窮也。
夫此基業,果遵何道,始能永固以傳諸無窮?其必自國家機關令出惟行,朝野上下守法如命。
今當開國承家伊始,而首假途於犯法之舉動以為資,譬諸欲娶婦者,橫挑人家閨闥,以遂苟合,曰但求事成,而節操可勿沾沾也,則其既為吾婦之後,又有何詞以責其不貞者?
今在共和國體之下,而曰可以明目張膽集會結社,以圖推翻共和,則他日在君主國體之下,又易為不可以明目張膽集會結社,以圖推翻君主,使其時複有其他之博士提示彆種學說,有其他之團體希圖彆種活動,不知何以待之?
詩曰“毋教揉升木,如塗塗附。”謀人家國而出於此,其不智不亦甚耶!孟子曰“君子創業垂統,為可繼也”。
以不可繼者詔示將來,其不祥不亦甚耶!昔乾今升作《晉紀總論》,推原司馬氏喪亂之由,而歎其創基植本,異於三代。陶淵明之詩亦曰‘本不植高原,今日複何悔?’嗚呼!吾觀今茲之事,而隱憂乃無極也!
(附言)吾作此文既成後,得所謂籌安會者寄示楊度氏所著《君憲救國論》,偶一翻閱,見其中有數語雲‘蓋立憲者,國家有一定之法製,自元首以及國人,皆不能為法律外之行動,賢者不能逾漢律而為善,不肖者亦不能逾法律而為惡。’
深歎其於立憲精義,能一語道破,惟吾欲問楊氏所長之籌安會,為法律內之行動耶?抑法律外之行動耶?
楊氏賢者也,或能自信非逾法律以為惡,然得勿已逾法律以為善耶!嗚呼!以昌言君憲之人,而行動若此,其所謂君憲者從可想耳!而君憲之前途,亦從可想耳!
梁啟超是何等睿智之人,能看不出這複辟大劇的總導演是袁世凱嗎?其文中給袁世凱戴那麼的多高帽,無非是戲耍這個竊國大盜,無非是巧妙地用袁世凱之矛攻袁世凱之盾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