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國旗國都之爭_民國風雲人物演義_线上阅读小说网 
线上阅读小说网 > 曆史軍事 > 民國風雲人物演義 > 第240章 國旗國都之爭

第240章 國旗國都之爭(1 / 2)

民國風雲人物演義!

黎元洪不僅提出問題,也解決問題的辦法和途徑。他指出,要想從根本上解決軍人乾政的問題,必須地出路在於軍民分治。

他一片赤誠地表示“元洪不才,當先率鄂中軍界為天下倡。”

袁世凱是小站練兵起家的,沒有能征善戰的北洋軍,袁世凱能有今天嗎?毫無疑問,袁世凱是憑軍事實力柄權的最大受益者。但有意思的是,恰恰是袁世凱,極力支持黎元洪關於軍民分治的動議。承諾“參議院開,即當首提此案”。

袁世凱所以這樣,還真不是故作姿態,原因很簡單,身份和地位變了,他現在正為各地的革命黨人擁兵自重鬨心呢!

但是,黎元洪關於軍民分治的意見,遭到同盟會都督李烈均、譚延闓、胡漢民、柏文蔚等人的堅決反對和抵製。

因為武昌首義後,各地建立的都是軍政府,這些人是靠槍杆子取得政權,是即不想放下手裡的軍權,又怕失去行政權。其他各省也多多少少有這一類的想法。

由於遭到大家的反對,黎元洪的這個利國利民的想法,還沒實行就“胎死腹中”。

誰人多槍多誰說了算,誰實力強誰有理,在以後的很多年裡,國家和百姓是飽受了軍閥混戰和戰亂之苦。

回過頭來,想到黎元洪說過的話,不能不佩服他的先見之明。

隻是,想法是好的,現實是骨感的,隻是,從靠實力打天下坐天下,到靠民主法製立國,是需要走很長的路的。不過,就是在當時,黎元洪的這些可貴的想法,也引起了很多有識之士的關注和共鳴,從而使得黎元洪更加獲得好名聲。

當時的人們,有“孫(孫中山)黃(黃興)袁(袁世凱)黎(黎元洪)”為開國四傑的說法。黎元洪雖排在最後,但好像名頭反而更響,更受尊重,大家都把他視作“忠厚長者”,是一個穩健可靠之人。

黎元洪聽到這些說法後,誠惶誠恐,多次謙虛地表白“沈機默運,智勇深沉,洪不如袁項城(袁世凱);明測事機,襟懷恬曠,洪不如孫中山;堅苦卓絕,一意孤行,洪不如黃善化(黃興)。”

章太炎老先生,對黎元洪尤其偏愛。

一九一二年七月二十四日,他到武漢觀光,麵見了幾次黎元洪,黎元洪留給他的印象極佳。那個時候,黎元洪已經當了半年的副總統。

章老先生回北京後,在《新紀元報》上發表這次武昌之行的觀感。

文章寫道“黎公(黎元洪)年四十九,體乾肥碩,言詞簡明。秘書、參議衣服不華,每日至黎公座次關白文件,一席之間八九人,皆執連柄蒲葵扇,黎公亦時握焉。其穿著西裝製服,以粗夏布為之。自大都督以至州縣科員,皆月支薪二十元。”

起義前,黎元洪月薪五百元,是當大都督和副總統薪金的二十五倍。

章太炎有個外號,叫“民國禰衡”。因為他誰都敢罵,被譽為三國時擊鼓罵曹的禰衡。民國的諸名流,幾乎都挨過章老先生的罵,唯一一個被他一直稱頌的人,便是黎元洪。

新型國家建立,國家體製為“民主共和”,國號為“中華民國”,大家的認識是統一的。但是,在國旗和國都地點上分歧很大。

清廷如果有所謂國旗的話,就是所謂的龍旗。三角形,黃底龍飾,也稱為黃龍旗。

一八九五年,孫中山在廣州發動第一次起義時陸皓東做了麵旗幟,叫作“青天白日旗”,寓意光明正大,自由平等。

陸皓東(1868年9月30日—1895年11月7日),本名陸中桂,字獻香,號皓東,廣東廣州府香山縣翠微鄉人(今中山市南朗鎮翠亨村)。

陸皓東是孫中山的同鄉、幼年的同學。一八八六年,陸皓東赴上海入電報學堂學習,二十三歲畢業後先後任上海電報局譯報員、蕪湖電報局領班等。

一八九三年,陸皓東與尢烈、鄭士良、程奎光、程壁光等參加孫中山在廣州廣雅書局南園抗風軒召開的會議,醞釀創立革命組織——興中會。一八九五年他協助孫中山在香港成立興中會總部,並決定武裝起義襲取廣州為革命根據地。

他親手繪製青天白日旗,作為起義旗幟,為掩護革命黨人不幸被捕。在獄中遭受嚴刑逼供,寧死不屈,當庭奮筆疾書,痛斥清政府腐敗、投降賣國。

豪言道“今事雖不成,此心甚慰,但一我可殺,而繼我而起者,不可儘殺!”

一八九五年十一月七日英勇就義。

孫中山後來稱譽他是“中國有史以來,為共和革命而犧牲者之第一人”。

同盟會成立後,曾專門討論過將來的國旗問題,孫中山主張用陸皓東設計的“青天白日”旗。


最新小说: 無限天神君臨 重生七零過好日子 重生,養成白毛雙子小蘿莉 成婚前你不是這麼說的! 長生修魔:從折紙人開始 同時穿越,但是反派科學家 讓他生!讓他生! 直播買股:給五個大佬當金絲雀 冰封末世:我打造完美領地 在遠古和大虎一起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