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風雲人物演義!
徐樹錚太跋扈了,和他共事也實在是太難,就連張國淦這樣能夠忍讓的人,也無法和他相處。張國淦於民國五年八月一日堅決辭去總統府秘書長的職務,由丁佛言繼任。
丁佛言(??1878—1931),原名世嶧,字桐生、息齋、芙緣,號邁鈍,彆號黃人、鬆遊庵主、還倉室主,黃縣宋家疃人。近代著名書法家、古文字學家、社會活動家。
他自幼聰穎好學,酷愛書藝,十九歲為縣庠生員、補廩生。戊戌變法失敗後,他痛心疾首,趨向革新。自剪辮子,動員妻子放足,遭父訓斥。負氣出走,一九零四年就讀於濟南全省師範學堂(今山東省師範學校)。一九零五年八月官費東渡日本,當年十一月入東京法政大學速成科學習,為第四期學生,與沈鈞儒同學。一九零七年五月學成歸國。後執教於山東法政學堂。
一九零八年積極參與了同盟會領導的山東保礦會,反對德國侵占山東礦區。一九零九年宣統元年當選山東省谘議局議員,開始從政。
武昌起義爆發,同盟會山東支部主盟人徐鏡心等草擬山東獨立大綱七條,要求山東響應共和,脫離清廷,宣布獨立,丁佛言積極參與。
時年十一月七日省城同盟會員等革命黨人與紳商學各界人士集會,宣布取消省谘議局,成立山東全省各界聯合會,作為全省立法和監督行政的最高機關,推舉夏蓮居為會長,丁佛言為秘書長。
中華民國成立,南京臨時參議院遷北京後,他當選為北京臨時參議院議員,為庶政委員會委員。正式國會成立後,又被推舉為第一屆國會參議院議員。丁佛言全程參與了《天壇憲草》的起草工作。進步黨成立,被選為黨務部長。後脫離進步黨,成立民憲黨。主編《中華雜誌》。
以筆名“善哉”撰文針砭時政,反對專製,為袁世凱所忌恨,被譽為為新聞界三傑之一(另兩名為黃遠生和劉少少),他的文章有較大影響的是《民國一年來之政黨》、《民國國是論》。
丁佛言本是個強硬之人,霸氣縱橫,筆鋒銳利,又素喜打抱不平,早就看不慣黎元洪這個總統被人欺。鑒於張國淦的教訓,對徐樹錚采取寸步不步的態度,一上任便提出府院辦事手續草案。
建議“大總統得出席閣議發表意見,但不得參加表決;大總統對國務自由行使其職權。如用人不同意,得拒絕蓋印。閣員應隨時向總統麵商要政,國務會議前須將議事日程陳報,會議後須將議事紀錄呈閱。”
黎元洪和總統府自丁佛言入幕後,聲勢一振。一直忍氣吞聲的總統府人員,如哈漢章、金永炎、黎澍、蔣作賓等,也強硬了起來,都群起而呼應丁佛言。
段祺瑞本來因黎元洪時不時的過問一些事就煩得要死,怎能受得了這一套。便撂起了挑子,請假不視事。
後經徐世昌等說和,段祺瑞才稍稍做出讓步,於八月廿六日手諭徐樹錚“本院呈請大總統核閱文件,應責成該秘書長躬自遞呈,用印後齎回,無論風雨黑夜,不得假手他人,以昭慎重而免差異。”
同時有文呈報黎元洪“逐日文件,均由樹錚躬遞。該員伉直自愛,不屑妄語,其於麵對時,凡有聲明為祺瑞之言者,祺瑞概負全責。”
對有關府院權限問題,亦議定折衷辦法如下
(一)國務會議議事日程先期呈閱,事後送呈議事紀錄;
(二)國務會議散會後,推國務員一人入府報告議決事項;
(三)每星期五,國務員齊集總統府會商政務。舉行聚餐;
(四)總統對國務會議議決案如有認為不合者,得命總理及主管閣員說明其理由,如仍認為不合,得交複議一次;
(五)未經國務會議議決之命令,總統得拒絕蓋印。
府院職權因此明確劃分,這樣一來,總統府和國務院的矛盾,得到了一定的緩解。
徐樹錚不隻和總統府秘書長對立,在國務會議中也引起了極大的麻煩。在第一次閣議中,內務總長孫洪伊就和徐樹錚吵了起來。這便是我們前邊提到過的“閣潮”,
照法理講,國務院秘書長隻能列席內閣會議,並無發言權。那次閣議中,討論到廣東李烈鈞和龍濟光的糾紛,徐樹錚主張電令閩、粵、湘、贛四省會剿李烈鈞。孫洪伊主張去電和解,其他閣員皆讚成孫的主張,不過為了段的麵子,沒有製止小徐發言。
徐樹錚竟於閣議後,將會剿李烈鈞的電報拍發,待四省複電國務院,閣員們才知其事。孫洪伊遂在閣議席上指責小徐,小徐也反唇相譏,兩人幾乎拍桌吵鬨。後因段祺瑞袒護小徐並主動承擔責任,閣員們顧及段的麵子,才未過於追究。
總統和國務院職權劃分後,國務院大權幾乎全集中於徐樹錚之手。不止孫洪伊不滿,其他閣員也不滿意。不久發生了任命郭宗熙為吉林省長和查辦福建省長胡瑞森案,遂使內閣的火藥氣氛接近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