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風雲人物演義!
四川的糾紛,在黎元洪和段祺瑞對德宣戰的府院之爭中,便已經開始。就在府院之爭鬨得不可開交時,四川傳來了警報,說四川和雲南兩軍爆發了內戰。
袁世凱死後,護國討袁的雲南四川貴州廣東廣西加上湖南,始終是北洋軍勢力所不及的地區,被稱為西南六省。這六省從護國戰爭後便和北京政府離心離德。
不過這六省又分為兩個區域,滇川黔是一個區域,由唐繼堯所控製。而兩廣則在桂係勢力範圍下,湖南則屬於受桂係影響較大地區。雖然南方和北方矛盾重重,可南方的內部也動蕩不安,尤其是四川。
護國戰爭時蔡鍔統率川滇黔三省軍隊在四川境內與袁軍作戰,戰後滇黔兩省軍隊仍留四川。川軍領導人主要是劉存厚,獲段祺瑞的支持,滇軍領導人是羅佩金,獲得唐繼堯的支持,黔軍領導人是戴戡,得到貴州督軍劉顯世的支持。
羅佩金是四川督軍,戴戡是四川省長,劉存厚是川軍第一軍長。討袁軍事結束後,四川的問題極為複雜。四川有四川的軍隊,又有喧賓奪主的滇軍和黔軍,滇軍和黔軍也不和,川軍則有四川人做後盾。
滇黔川三軍鼎足而立,四川局麵就像一座火山。
羅佩金鎮守四川,威望不及蔡鍔,而且部下有許多雲南軍駐紮在四川境內,經常和川軍發生摩擦。這是個地域觀念極強的年代,羅佩金作為一個雲南省澄江縣人,治理川政本就不容易獲得川人信任,因執行強滇弱川政策,更遭當地人反感。
這時候四川的各軍計有七個師三個混成旅。川軍占五個師,兩個混成旅,為第一軍軍長劉存厚兼第二師師長,第一師師長周道剛,第三師師長鐘體道,第四師師長陳澤霈,第五師師長熊克武,第一混成旅旅長劉成勳,川邊混成旅旅長陳遐齡。
黔軍隻有一個混成旅,旅長熊其勳。滇軍有兩個師,第六師師長顧品珍,第七師師長趙又新。此外川邊鎮守使殷承獻尚有一部分滇軍。
四川本是富庶省份,清末承平時,可儲年餘七百萬兩銀子。但無論如何也養不起這些個兵,財政自然困難萬分。
黎元洪當總統後,北京政府希望全國裁軍,對於四川自不例外,一再責成羅佩金裁軍。羅佩金和段祺瑞所派的四川檢查使王芝祥會商,決定把留在四川的滇黔軍一律改編為中央軍,歸中央陸軍部直接統率,軍費由中央直接負擔。
經段核準把在川的滇軍改編為一個師一個旅,把黔軍改編為一個混成旅一個獨立團,內定滇軍首領顧品珍為中央第十四師師長。
這個整編計劃使劉存厚和川軍大為不滿,因為滇黔軍變成中央軍後,留在四川便不是“客軍駐境”而是“鳩占鵲巢”了。
對川軍的裁撤,羅佩金第一步想調開劉存厚。密請段內閣調劉到北京給以虛位閒職,並且保薦滇軍梯團長劉雲峰調任川軍第二師長。
段表麵上予以核準,卻暗中挑撥川滇軍的內哄。一方麵竭力讚成羅的裁減軍隊,縮編川軍,一方麵卻又指使川軍反抗羅的裁兵計劃。
段希望因川滇軍的公開衝突,可以造成北洋軍開入四川得“漁翁之利”。
雖然同意羅的要求要調劉存厚入京,可是調職命令卻不發,同時更以參陸辦公處的名義,把羅的秘密計劃通知了劉。
更毒的是參陸辦公處曾密電川軍將領說羅要求更換的川軍將領不止劉一人,其目的是在煽動全體川軍將領對羅進行反抗。
段既然同意羅佩金的請求,由劉雲峰接替劉存厚為川軍第二師長,劉雲峰便前往接事。軍長劉存厚命令第二師軍官拒絕劉雲峰,自己也不加以理睬。移交的事便擱淺了。
正如滇籍國會議員王禎等所指責的“羅督電請更換師長劉存厚,無論或準或不準,均無與劉商量之餘地。乃院電徑將羅電直達劉,使之聞之,不啻使劉與羅橫生意見。”
足可證明段的用心是挑撥羅和劉敵對。
羅佩金逐劉存厚不成,便想下令裁撤第一軍所屬的第一混成旅。旅長劉成勳表示服從,但要求先清發欠餉,羅拿不出欠餉,隻好作罷。
羅佩金裁兵計劃一再受挫,想找個軟柿子捏,下令將川軍第四師縮編為一旅。
該師師長陳澤霈原屬於滇軍係統,後來調任川軍師長後,“嫁雞隨雞”倒向川軍一方。
他對縮編命令也是討價還價,要求縮編為一個混成旅和一個團。比羅決定的縮編方案超過一個團,同時也要求清發欠餉。
這時,川軍將領認為羅督軍不是單獨對待第四師,而是對全體川軍下手,鐘體道劉存厚陳澤霈周道剛熊克武五個川軍師長聯名通電反對羅佩金裁兵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