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風雲人物演義!
戴戡下落不明,黔軍失敗,這一連串消息傳到北京。
研究係的首領梁啟超十分激動地在國務會議上發言“我們一定要救援戴循薦(戴戡號),一定要製止劉積之(劉存厚號)的叛變行為。”
但是,段祺瑞對此不加理會。
七月二十四日段祺瑞任命“中立者”周道剛代理督軍。
二十七日梁又在國務會議上主張懲辦劉存厚,段祺瑞不好答複,曹汝霖起立發言,借口四川問題真相不明,難作決定,而把梁的建議擱了下來。
周道剛由重慶到了內江。但滇軍在嘉定、青神、仁壽、資陽一帶已被川軍二、三兩師擊退,資中會議無法進行,周道剛乃折返重慶。
由於川戰擴大,段祺瑞於八月六日派吳光新為四川查辦使,率領北軍入川查辦,並責成湖北督軍王占元派兵接防嶽州。
八月八日又下令催促羅佩金、劉存厚遵照前令迅速入京,所部軍隊均交周道剛接收統率。
這時候,川、滇、黔軍或許才明白段祺瑞的心思是千方百計派北洋軍來統治四川。如此,大家又感到有合力抗拒北軍的必要,矛盾有所緩和。
隨後周道剛、熊克武建議繼續進行調停,羅佩金首先表示接受。
八月十日周道剛就任代理四川督軍,熊克武在夔府和萬縣沿江地帶,布置炮兵陣地,準備迎擊北軍。
同日,從四川回到北京的蔣方震,向內閣及國會報告戴戡已經戰死的消息。研究係大為震怒。
這時段祺瑞才發表劉存厚部下團長廖謙的報告“七月二十一日,戴戡在成都百裡外秦皇寺自殺身死。”
同時發表周道剛的報告“戴前督行抵華陽縣屬秦皇寺附近,突遇前方敗退回來之川軍,雙方因誤會開槍互擊,戴督中彈身故,其靈柩已由川軍運回省城。”
事實上,戴戡是被川軍擊斃的,同時死難的還有黔軍混成旅旅長熊其勳、督署參謀長張承禮,財政廳長黃大暹等。黔軍五千人全軍覆沒。
八月十日舉行國務會議時,段祺瑞提議追贈戴戡為陸軍上將,給銀一萬兩治喪。
梁啟超滿腔悲憤地堅持要嚴懲劉存厚,為死者雪冤。段表示要查辦後,才能確定責任。梁啟超大為生氣,不待會議終場即拂袖而去。
這是研究係加入段內閣以來首次受到冷遇,也就宣告了段和研究係的蜜月期的結束。
研究係在政治舞台上最紅的時期,也是它政治上開始墮落的時期。受到這次打擊,從此在政治上的影響越來越小,終於淪為一個無足輕重的政客集團。
川、滇、黔軍的第二次調停也無效果。
戴戡是護國名將,他不幸遇難的消息傳出,加劇了四川的緊張局勢。
羅佩金因救援戴戡不利被免職,由宜賓返回雲南,此後在川滇軍就由顧品珍指揮。
顧品珍(1883—1922),出生於雲南昆明,一九零四年赴日本留學,入東京振武學校,並加入中國同盟會,後轉入日本陸軍士官學校。一九零八年畢業回國後,任雲南陸軍講武堂軍事教官兼騎兵監督。
一九一一年,昆明重九起義中,顧品珍率人先攻占巫家壩騎兵團陣地,後又攻入城內。顧品珍在戰鬥中英勇頑強,在塘子巷與清軍騎兵隊遭遇,雙方搏殺,擊潰清軍。
雲南軍政府成立,顧品珍任軍政府參謀部所屬輜重彈藥部部長。之後,顧品珍參加滇軍援川軍入川,任謝汝翼所部第一梯副梯團長。回滇後,曾任滇軍第一師、第六師中將師長、雲南陸軍講武堂學校校長等職。
雲南發起護國首義,出兵討袁。顧品珍任護國第一軍總司令蔡鍔所屬主力第三梯團長。隨蔡鍔由昆明經宣威入川,與北洋軍張敬堯、吳佩孚、李秉之等部鏖戰瀘州。
到了這一年的八月,又發生了“資內爭奪戰”。
此時,唐繼堯已派大批滇軍入川,鄧泰中、李友勳兩旅與趙又新部合駐自貢,黃毓成、葉荃兩軍與趙又新另一部共駐瀘州,顧品珍軍據守簡陽、資中、內江、隆昌一帶。劉顯世亦派黔軍第一師師長王文華率兵屯集川黔邊境,伺機出擊。
川軍方麵,第一師周道剛部駐重慶,第二師劉存厚部沿岷江上遊布防,第三師鐘體道部在沱江東岸和涪江下遊沿線布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