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風雲人物演義!
對於羅佩金的指責,北京國務院發電,竭力否認。
唐繼堯也有電指摘北京政府處理四川問題不公。他說他和羅佩金劉存厚兩人都是士官老同學,又曾共事多年,但是“公誼所在,不能偏徇私見”。他認為北京政府如此處置,“國家法紀何在?政府威信何在?長作戰之風,開淩上之漸”。並聲言他準備出兵昭通,作為在川滇軍的後援。
不論羅佩金在四川功罪如何,也不論羅戴劉之間的是非,但羅有一點是很可貴的,就是竭力阻止滇軍糜爛四川。
當時滇軍上下都認為劉存厚和川軍迫人太甚,滇軍受侮太重,因此戰意旺盛,羅佩金極力壓製。滇軍中主戰最激烈的團長李植生,竟因奉命不許出戰而舉槍自殺。
滇軍退出成都後,仍駐紮四川最富足的幾個縣份,如資中簡陽榮威富順自流井瀘州宜賓等地。
民國六年五月一日,戴戡宣布就任代理四川督軍,同時以會辦軍務署參謀長張承禮任副官長,蔣方震為參謀長,杜步雲為軍需課長。戴一身兼四川督軍會辦軍務省長三重任。
他深知四川局麵的嚴重性,以黔軍和川軍滇軍相比,實力最弱,自己因緣時會,有如履薄冰之感。
他不是四川本地人,麵臨的難題同樣是如何讓本地人接納。這是很難的,需要大海一樣的胸懷,需要大智慧。而即使有這樣的素質,也不是短時間內能達成的。
戴戡在護國戰爭中,和唐繼堯等滇軍將領關係尚可,和滇軍方麵的關係沒有大問題,也不是主要矛盾,眼前最緊要的應該是處好和劉存厚的關係。
據說,還在“川滇”戰爭之際,戴戡曾與劉存厚暗中約定,待羅佩金下台後即把軍務會辦一職讓與劉存厚。但羅佩金出走後,戴戡手握督軍省長軍務會辦三顆印信,無意讓出會辦。
劉存厚要求戴戡履約,戴卻以羅尚在查辦期間,俟中央查明以後當再履約為詞,故意推卸。劉甚為不滿。
如果戴戡能把軍務會辦的位置讓給劉存厚,儘管不能解決全部問題,應該至少不會很快丟掉性命。但是,戴戡沒有。
羅佩金去,戴戡代理川督,對於四川人來說,他們期望的川人治川的目的仍沒有達到。於是用對付羅的手段來對付戴,仇滇軍的情緒化為仇黔軍。
四月三十日,四川省議會通電指摘戴戡“假中立之名,陰謀取利”。提出以岑春煊繼任四川督軍。
五月九日滇軍退駐簡陽,川軍完全撤出城外,戴戡正式就任代理督軍。城內警察恢複站崗,黔軍清除成都城內的軍事設施,市民情緒趨於安定。
不過,羅佩金和劉存厚都未遵照命令卸職北上,川滇兩軍也仍舊在省城外好多地區時打時停。
劉存厚不久又回到成都,在城外設置軍司令部,把以前對付羅佩金那一套來對付戴戡。這樣一來,川黔兩軍又爆發了戰火,成都人民又一次陷入嚴重的戰爭災難之中。
川黔軍開火是七月五日夜半三時開始的,這時正值張勳在北京搞複辟政變,張勳的偽諭中任命劉存厚為“四川巡撫”。
黎元洪已經躲到日本使館避難,段祺瑞在組織討逆軍,當然沒有人管四川的事。
此前的七月三日,戴戡在成都皇城的督軍署召開軍事會議,邀劉存厚出席表明對北京政變的態度,一麵派兵把守電報局,檢查一切郵電。
劉存厚派代表吳紹良出席了會議,要求督軍署先撤去電報局的檢查員。戴予以拒絕,並提出駐省川軍應該移川北,吳紹良代表劉存厚不予接受。
七月四日劉存厚所部川軍從鄰近成都一帶的防區,源源開到省城北門外,第二天晚上川黔軍遂告開火。
“川黔”之戰幾乎是“川滇”之戰的翻版,雙方互相指責對方應負發動戰爭的責任。
戴戡說劉存厚首先下令炮攻督署,劉存厚則說黔軍首先開炮攻擊城外川軍。
戴說劉接受巡撫偽職,劉則宣稱絕無其事。
雙方省議會和兩省國會議員,也都以畛域之見,發出內容完全相反的呼籲和控訴。
退守川南的羅佩金所率滇軍,按兵不動,靜觀勢態,舉棋不定。
貴州督軍劉顯世擬派三個梯團進入四川,援助戴戡。劉顯世屬於研究係,得到梁啟超的支持。
川軍師長周道剛熊克武在川滇軍戰事爆發時,采取了中立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