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此部署,顧品珍所部於一月二日占榮昌,八日下隆昌,十五日占內江。
熊克武指揮之川省靖國軍於一日克渠縣,三日克遂寧,九日克順慶(今南充)、保寧(今閬中)。
黔軍王文華師占領了大足等地。
此後,趙又新所部於十四日占富順,敘南趙鐘奇進占屏山、筠連。靖國聯軍的強大攻勢,不僅打破了劉存厚反攻瀘州、重慶的計劃,而且進一步削弱了他的實力。
劉存厚各部被壓縮在敘州、自流井、簡陽至成都的狹長地域內。麵對險惡形勢,一麵迭電北京政府,請速接濟槍支彈藥,並請轉令陝、甘、鄂三省督軍迅速抽調勁旅增援。同時再次調整兵力,準備對聯軍實行局部反攻,企圖奪回部分失地,穩住陣腳,堅守待援。
一九一八年一月十六日,劉存厚軍北路司令楊肇錫反攻遂寧獲得成功。
二十日,南線之舒榮衢旅打退趙又新部的進攻,奪回富順。中路鐘體道師也擊敗進攻安嶽之黔軍,推進到永清。
劉存厚軍的反擊,給滇軍造成較大損失,但其所屬部隊亦因數月激戰,已成強弩之末。局部反攻雖獲小勝,終因兵力不敷,無法擺脫被動態勢。
一月二十三日,北京政府任命劉存厚兼北洋陸軍第二十一師師長,舒榮衢為該師第四十一旅旅長,陳洪範為第四十二旅旅長,劉成勳為陸軍第二十二混成旅旅長,汪可權為第二十三混成旅旅長。試圖用將劉存厚所統之川軍納入北洋軍序列的作法,把劉存厚牢牢拴在“武力統一”的戰車上。
北京政府這一招果然見效,劉存厚在接到命令的當天,即致電北京政府,聲稱要作戰到底,“決不與滇黔議和”。
然而,這種堅定態度,並未給川軍帶來任何希望。
一月二十五日起,川南滇軍分兵四路向敘州、富順、內江和資中等地發起猛烈進攻。劉軍因傷亡慘重,彈藥匱乏,後援不繼,戰力銳減,整個防線呈瓦解之勢。
三十日,劉存厚急電段祺瑞,謂“餉械全罄,各軍退卻,敘州、遂寧相繼失陷,維持力竭,乞速援救”。
但此時北軍在湖南新敗,嶽州失守,北軍正急於改變湖南戰場的被動態勢,無力顧及四川方向。對劉存厚的告急電,未予回音。
一月三十一日,滇軍攻占敘州,二月二日攻占內江、富順,六日攻占自流井。
劉存厚軍一、二、三師龜縮於樂山、簡陽至成都間狹小的地域內。
為了保存實力,應付危局,劉存厚於一月三十一日通電宣稱將四川督軍一職讓給熊克武,“自己解甲歸田,以明素誌”,要求與聯軍停戰議和。
這一緩兵之計當即被聯軍識破,認為“所雲停戰,實係緩兵”。
唐繼堯、熊克武要求劉存厚率部撤出四川,退往陝西。劉存厚默而不答。於是,各路靖國軍繼續揮兵前進。
緩兵之計落空後,劉存厚決心以所餘兵力固守成都外圍要點,等待北京政府救援。
他分析戰場形勢,認為滇軍在南路,黔軍及熊克武所部在北路,“兩相比較,實南強而北弱”,因而決心對南路之滇軍取守勢,對北路之黔軍取攻勢。為此,決定抽調防守資中的部分兵力至簡陽方向,準備伺機反擊。
二月上旬,防守簡陽的川軍第三師未等資陽之援兵趕到,就倉促協同第二師之第三混成旅,對樂至之黔軍發動進攻,攻占該鎮後,又繼續進攻安嶽。
中途遭到黔川聯軍迎頭痛擊,旋即放棄樂至,回守簡陽。聯軍乘勢追擊,在樂至以西之施家壩遭到由資中和樂山赴援之劉存厚軍猛烈阻擊。
正當簡陽劉存厚軍頑抗聯軍進攻之際,第二師所屬之劉成勳、陳洪範兩旅於二月十六日在樂山宣布參加護法。十八日,第一、三兩師全體軍官和第二師之汪可權、舒榮衢旅,也宣布與西南靖國軍一致行動,並推熊克武主持四川軍政事務。
劉存厚軍紛紛參加護法,滇黔軍得以長驅直入,於二月十八日占領簡陽,進逼成都。熊克武所部也乘勢攻占淮鎮,向成都挺進。
劉存厚見所屬部隊分崩離析,無法再戰,遂於二月十九日夥同城防司令田頌堯等撤離成都,退往川北。
三月八日,孫中山任命熊克武為四川督軍。曆時八個月的四川護法戰爭,至此告一段落。
與此同時,其它各省的護法勢力也有很大發展,“獨立”、“自主”的通電接連不斷。
在湖北,石星川、黎天才的靖國軍雖遭挫損,但尚有革命黨人蔡濟民率領的民軍在廣濟等地活動。
在陝西,陝軍團長郭堅在鳳翔宣告自主,革命黨人於右任、胡景翼在三原宣布獨立,陝西靖國軍一度攻占了西安。
在浙江,駐寧波的旅長葉煥華宣告獨立,溫州、處州(今麗水)、紹興等地的軍隊一度響應。
在河南,原京津總稽查長王天縱在臨汝宣告獨立;在山東,部分陸軍起義,一度攻占了東平。
在福建、安徽,也出現“靖國軍”、“討倪軍”,響應護法。
短短幾個月內,護法烽火遍及十幾個省,形勢十分有利。這時,如果參加護法的各種勢力能夠團結一致,在護法軍政府統一領導下,協同作戰,共同對敵,未嘗不能發展大好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