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風雲人物演義!
一九二二年十二月六日,楊希閔與範石生、張開儒、朱培德、劉震寰、沈鴻英等將領在白馬廟召開軍事會議,決定討伐陳炯明。
作戰計劃為
(一)沈鴻英軍以兩旅擔任攻擊府河東一帶;
(二)滇軍由大河北岸直攻梧州;
(三)劉震寰部由江南岸驅逐藤縣之敵直取廣州。
白馬軍事會議後,各軍即按計劃行動。劉震寰部於九日占領藤縣,十日與滇軍一起揮師東下,十一日攻克容潭。
十二月十二日,劉震寰、範石生親率桂、滇軍開抵梧州,梧州的粵軍依照原來所約定,不戰而降,一部分詐退。
粵軍第四師團長呂春榮首先響應討賊軍,劉震寰便派其為粵軍第四師師長。
滇軍、桂軍一路進展順利。桂軍劉玉山部受楊希閔指揮,因而楊被推為滇桂聯軍總司令。粵軍呂春榮、陳濟棠等部受劉震寰指揮,由此劉又被推為粵桂聯軍總司令。
與此同時,福建方麵的東路討賊軍亦發動攻擊。一九二二年十二月十九日,東路討賊軍與王永泉部、臧致平部三方會師,攻克泉州。改編陸清汝降部為一旅,委張毅為東路討賊軍第十三旅旅長。
陳炯明在廣州接到梧州方麵的警報後,即派葉舉為西江前敵總指揮,率領一、三兩師前往封川、江口增援設防。
一九二三年一月二日,陳部第一師發生內變,第三師不戰而退,討賊軍連續占領封川、德慶、悅城等縣。
陳炯明籲請湖南的趙恒惕出兵北江,雲南的唐繼堯出兵桂西,以解救廣東的危機,但趙和唐都沒有回應。無奈之下他隻能撤回“援閩軍”以自救,但為時已晚。
一九二三年一月八日,由粵軍作內應,討賊軍長驅直入肇慶,十日攻克三水,進逼廣州。
陳炯明在廣州召開緊急軍事會議,決定如果河口不守,即放棄廣州退往惠州,電請魏邦平回廣州主持危局,派李炳榮為省會保安司令留守廣州。
從十三日到十五日,三水等各地紛紛響應討賊軍通電討陳,粵軍第一師師長梁鴻楷、第三師師長陳章甫通電擁戴魏邦平主持粵局。
十五日,四麵楚歌的陳炯明通電下野,十六日出走惠州。
一九二三年一月十六日,陳炯明離開廣州的當天,魏邦平由香港到了廣州。
也就是這一天,滇桂軍攻入廣州,電請南方政府大總統回粵。
北江、南路各重鎮次第為討賊軍所克複,黃明堂克複欽廉,陳繼虞、王鳴亞克複瓊崖。東路討賊軍許崇智、李福林兩部回師潮梅。
二十日,南方政府大總統自上海,委任鄧澤如為廣東省長,伍學滉為鹽運使,楊西岩為財政廳長。又另電胡漢民、李烈鈞、許崇智、魏邦平、鄒魯全權代行大總統職權。
在此次策劃和驅逐陳炯明的整個行動中,鄧澤如出力最多,功勞也最大,論功行賞給了個廣東省長。
鄧澤如卻很有自知之明,認為自己能力不夠,聲望亦不夠,力辭省長,並請改委胡漢民,情詞懇切。於是南方政府大總統便任命許崇智為粵軍司令,胡漢民為廣東省長。
二十一日,胡漢民、李烈鈞由香港抵廣州。二十五日,胡漢民就任廣東省長。
南方政府大總統在上海這一段時間,一直在致力於整理國民黨本部。
二十一日,正式任命了國民黨本部各部部長總務部部長彭素民、黨務部部長陳樹人、財務部部長林素民、宣傳部部長葉楚傖、交際部部長張秋白。
二十三日,委任居正、孫洪伊、楊庶堪、杭辛齋、覃振、張靜江、於右任、呂誌伊、周震麟、廖仲愷、田桐、戴傳賢、陳獨秀、張繼、劉積學、謝持、王用賓、詹大悲、黃複生、朱之洪為參議。
從一月中旬到下旬,滇桂軍將領紛紛到達廣州。駐防潮梅的粵軍將領洪兆麟、翁式亮等都表示願意服從南方政府大總統。
南方政府大總統複電叫他們帶罪立功,派李烈鈞前往汕頭接收改編,並任命洪兆麟為潮梅綏靖處處長,尹驥、李雲複、翁式亮、賴世璜為中央直轄粵軍第一至第四師師長。
這時的廣州,是滇桂軍的天下,一切用人、行政、稅收都被他們把持。各機關和公共場所,多被軍隊占為營房。
沈鴻英原來隻有五六千人,沿途招收降兵潰卒,驟然擴充為五個軍。分布在廣州、肇慶和北江一帶。廣西平東、桂林一帶,也有他的留守部隊。沈鴻英忌諱彆人稱他為桂軍,自稱原籍是廣東,他手下第一軍軍長李易標是廣東人,便稱其所部為廣東第一軍軍長。
這時候的沈鴻英,拉開架勢是想在廣東稱王稱霸。
廣東人民曾經受過桂係的蹂躪,對桂軍很有惡感,對滇軍也沒有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