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股文是指寫文章要由八個部分組成破題、承題、起講、入題、起股、中股、後股、束股。
舉個例子,是明代名臣、文學家王鏊的一篇名為《百年姓足,孰與不足》語出《論語?顏淵》的八股文,稱得上是典範之作
破題民既富於下,君自富於上。
承題蓋君之富,藏於民者也,民既富矣,君豈有獨貧之理哉?有若深言君民一體之意,以告哀公。
起講蓋謂公之加賦,以用之不足也;欲足其用,盍先足其民乎?誠能百畝而徹,恒存節用愛人之心,什一而征,不為厲民自養之計,則民力所出,不困於征求;民財所有,不儘於聚斂。
閭閻之內,乃積乃倉,而所謂仰事俯育者無憂矣。田野之間,如茨如梁,而所謂養生送死者無憾矣。百姓既足,君何為而獨貧乎?
入題吾知藏諸閭閻者,君皆得而有之,不必歸之府庫,而後為吾財也。
起股蓄諸田野者,君皆得而用之,不必積之倉廩,而後為吾有也。
中股取之無窮,何憂乎有求而不得?用之不竭,何患乎有事而無備?
後股犧牲粢盛,足以為祭祀之供;玉帛筐篚,足以資朝聘之費。借曰不足,百姓自有以給之也,其孰與不足乎?
饔饗牢醴,足以供賓客之需;車馬器械,足以備征伐之用,借曰不足,百姓自有以應之也,又孰與不足乎?
束股籲!徹法之立,本以為民,而國用之足,乃由於此,何必加賦以求富哉!
把這篇文章翻譯成現代文,大意如下
如果老百姓富足於下,國君當然會致富於上。
因為,君王的財富,就是藏在民間。人民都富裕,君王哪會獨貧?孔聖人就曾以君民一體的大義告誡過魯哀公。
孔子說魯公增稅,不過因為錢不夠用。但要想錢夠用,哪能不先富足其民呢?如果天下能良田豐收百畝而徹,同時君主長存節用愛民的心,那麼,隻按產出的十分之一征賦,而不暴斂以滿自己的享受,這樣,民間實力雄厚了,就會取之不儘、用之不竭。
每家每戶,廣積糧倉,則照顧一家老小就不發愁。
田野之間,滿種稻穀,則養活全家大小就不操心。
百姓都富足了,還會單單君王一個人貧窮嗎?
我知道財富藏之於民,民有就是君有,就是國有。不一定都收集到國庫,才叫有錢。
山野田地所生長的,國君都可以運用。不一定非要收集到國庫,才叫有財。
民間財富取之不儘,又哪裡會求之不得?用之不竭,又哪裡會發生猝不及防的事?
牛羊繁盛,足以為祭祀之費。玉錦充盈,足以資政府禮用。不足,就向百姓借,哪會匱乏?
祭祀大典,足夠應付賓客的需要。國防開支,足夠應付戰爭的需要。不足,就向百姓借,哪會匱乏?
哎!立法的原則是以民為本,國家用度的充足就是由此而來,又何必強加賦稅斂財呢?
這篇八股短短數百字,通篇對仗工整,行文平仄優美,而且在八股言語的嚴格形式之內,言之有物、入情入理,用寥寥數語就完整地闡述了一套治世理念。文中提出了藏富於民的理念,並主張用財政杠杆替代稅收,可謂是一種很現代的經濟學主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