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風雲人物演義!
婚後,黃世振女士隨同蔡元培住到了上海。有了家眷,交往的圈子也就發生了些許變化。
這個時期,與蔡元培常來往的是蔣智由、黃宗仰、林白水、陳範和吳彥複;這些人都是帶著夫人。因為有女眷參加,男女平等、婦女解放的話題就常常被提及。又因為大多是搞教育,在一段時間裡,大家常說的話題是婦女的受教育問題。
蔡夫人黃世振有一天說“女人不能和男人有同等受教育的權力和機會,男女平等是無法實現的。”
此言一出,立即得到在場女士們的讚同。
蔣智由於是說;“我們來辦個女校吧!”
這提議竟得到大家的讚同。於是當場議定由蔣智由、蔡元培、黃宗仰為主來張羅這件事。
蔣智由(1865—1929),中國近代詩人,原名國亮,字觀雲、星儕、心齋,號因明子,浙江諸暨紫東鄉滸山村人。
出身寒素。早年求讀於杭州紫陽書院,能詩善文,工書法。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以廩貢生應京兆鄉試舉人,授山東曲阜知縣,因懷救國、革新之誌,故未赴任。甲午戰後,同情、支持康有為、梁啟超變法。力言變法,“誌欲救天下,起國家之衰敝”。戊戌變法失敗,曾寫《盧騷》詩,有“力填平等路,血灌自由苗”之句。
他與黃遵憲、夏曾佑被梁啟超曾並列為“近代詩界三傑”。
黃宗仰(1865年-1921年),俗名黃浩舜,彆號烏目山僧,筆名黃中央,江蘇省蘇州府常熟縣人。建築設計師、佛教僧人。自幼博覽群書,工古詩文辭,旁及釋家經典。是一位民主革命的誌士。
1899年,他前往上海。1901年,受猶太富商哈同的華籍夫人羅迦陵聘請,設計建造愛儷園。
關於吳彥複,需要多說幾句。他生在武蔭世家安徽廬江吳氏家族,其父吳長慶襲家族雲騎尉世職,章士釗夫人吳弱男就是此公的女兒。
我們應當記得,吳長慶手下有一隨員,最早由吳長慶舉薦為幫辦營務,此人就是後來影響了大清和民國曆史進程的袁世凱。吳長慶有兩個兒子,大兒子吳保德後來承襲了吳長慶的世襲祿位,二兒子吳保初因為父親的軍功,朝廷也賞了他一個主事之職。
這位吳保初就是吳彥複,吳保初是他早期的名字,後來他更名吳彥複,自號癭廬。他和袁世凱年歲相當,袁世凱在其父吳長慶手下做屬僚時,二人關係近密,彥複稱袁世凱為“四哥”,袁則稱吳彥複為“二兄”,二人是名副其實的世兄弟。
吳彥複雖出身將門,但他一生放誕詩酒,性情上更傾向於不羈文人之風。民國有著名的民國四少,很多人不知道,晚清也有著名的四少,這位吳彥複就名列其中,還有一位名垂青史為喚醒國人甘願束手就擒“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譚嗣同。
吳彥複是一位剛正不阿的正直之士,他有一則著名的故事,足以見他做人的秉性
他做刑部主事時,大概是在1898年,彼時刑部尚書為剛毅。光緒帝要聽真話,要求官員們上書直言,於是彥複閉門寫萬言書,當真直揭時弊,將腐敗之甚、革新之迫字字言言直抒於筆端。他官太小,沒資格遞條陳,想上達必須由所屬上司代呈,於是去見剛毅,請他代為遞呈。
剛毅一看非同小可,心想這位老兄也太不成熟了吧,朝廷那是老佛爺慈禧說了算呀,你這個條陳上去,不是把我也連累了嗎?
於是勸他你對朝廷一片赤誠,這個認真的態度是好的,可是也要為自己留餘地呀,直言諫議沒錯,可是你這樣抨擊朝局不妥當,這中間分寸拿捏可是一門大學問,我這麼說可都是為你好。
彥複對剛毅這番“諄諄告誡”嗤之以鼻,對著剛毅是呸、呸、呸……說您青雲直上封公封侯去,我這小官,不做也罷。說完拂袖而去。第二天,彥複就收拾家當,攜家帶眷,離京去了上海定居,棄官不乾了。
我們還是回過頭來說辦女子學校的事。
那個年代,有條件讀書的女子講究的是大門不出,二們不進,要不為什麼要給女人裹足?辦女校談何容易?
從1901年的冬天開始張羅,直到第二年的9月間,女校才創辦起來,同年12月正式開學。
在登賢裡租的校舍,辦學的經費,由黃宗仰介紹的猶太富商哈同的華籍夫人羅迦陵獨家讚助。
蔣智由開始任校長,他去日本後校長由蔡元培接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