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風雲人物演義!
1921年9月18日,蔡元培回到北京。遠行歸來,環顧海內,依舊是紛爭不斷的武人政治和兵戎相見的戰亂。
北京教育界經曆了五四運動後又一次大風潮,剛剛恢複平靜。他的許多同誌和朋友通過罷課請願。甚至受傷流血才是促使政府發放了拖欠已久的教育經費。
在軍閥主政的年月裡。蔡元培深知苦撐教育殘局的艱辛,但是,目睹歐美各國教育科學文化的先進程度,出於一個教育家的天職和良知,他隻能振奮自己;勸慰和勉勵他人共圖國家民族的百年大計。
在北大歡迎他歸來的大會上,他鼓勵師生們,從事教育工作的人,無論遇到怎樣的困苦。也不可以自行放棄天職。他甚至認為罷課“是一種極端非常的手段。其損失比‘第三院做監獄’及‘新華門受傷’還要傷害的多”。
所謂“第三院做監獄”是指1919年五四事件之後。軍警大肆拘捕遊行示威的學生,並將其拘禁於北京大學第三院內。“新華門受傷”是指1921年6月3日,北京大學教職員工為索薪在清華門,向政府請願時被軍警毆傷的事件。
從這一年的10月起,蔡元培在北大開學美學課程,並招手編寫《美學通論》一書。校長親自授課,??吸引了大批的學生。
據蔣複璁回憶“他教的是美學,聲調不很高,可是很清晰。講到外國美術的時候,還帶圖畫給我們看,所以我們聽的很有味兒,把第一院的第二教室,完全擠滿了。擠的連台上也站滿了人……於是沒有法子搬到第二院的大講堂。”
儘管蔡元培苦苦支撐。??但教育的現狀實在是難以維持。連年的窮兵黷武,??耗占了國家的大部分收入,??教育經費在國家預算中都達不到1。即使這樣,也還是得不到保障,經常被拖欠,大學教員很多的時候隻能領到半個月工資。
蔡元培完成歐美考察後回來這段時間,正值徐世昌當政的後期。前邊不止一次的說過,這個時期,從財政上說,已經是頻臨破產的政府了,教育經費的困難狀況可想而知。
學校的狀況是;教職員工的的半數工資都得不到保證,是購買書籍沒有錢,購買儀器沒有錢,購買實驗用的化學藥品沒有錢,乃至購買一切物品都沒有錢。
老師和學生人心惶惶,??都感覺到學校很難辦下去了。於是,各校要求教育經費獨立的呼聲日益高漲。
“教育獨立”作為一種思潮,萌發於“五四”之前,發展興盛於20世紀20年代。是在軍閥混戰,經濟凋敝,教育經費奇絀,教育事業陷於難以為繼的條件下,為教育尋求出路。
“教育獨立”的主要思想是表現在兩個方麵
其一是教育應獨立於政黨。
教育要平衡發展人的個性和群性,政黨則不然,它要造成一種特殊的群性,為本黨服務,抹殺受教育者的個性。教育是求遠效的,著眼於未來,其效果不可能在短期內表現出來,所以講“百年樹人”。而政黨是求近功的,往往隻考慮眼前的利益。
在政黨政治背景下,政權在各黨派之間更迭,由政黨掌管教育,必然會影響教育方針政策的穩定,影響教育的成效。所以主張教育要超脫各派政黨之外。
其二是教育應獨立宗教。
教育講究尊重個性,而宗教總是要人盲從。教育追求前進,而宗教趨於保守,尤其是教會學校借辦學誘使青年信奉基督教,更是害人不淺,所以教育要擺脫宗教的影響。
蔡元培是教育獨立的積極主張者。
1922??年初,蔡元培在《新教育》雜誌上發表《教育獨立議》,提出“教育事業當完全交與教育家,保有獨立的資格,毫不受各派政黨或各派教會的影響。”
李石曾發表《教育獨立建議》,主張教育立法采用議會製,教育行政采用合議製。
1922??年??2??月,全國教育獨立運動會在北京高等師範學校召開成立大會,發表教育獨立宣言書,要求教育經費獨立和教育製度獨立。主張教育清高說教育中正說教育至上說的人一般均持此觀點。
蔡元培認為教育獨立應該包括
第一,經費獨立,要求政府劃出某項固定收入,專作教育經費,不能移用。
第二,行政獨立,專管教育的機構不能附屬於政府部門之下,要由懂得教育的人充任,不能因政局而變動。
第三,思想獨立,不必依從某種信仰或觀念。
第四,教學內容獨立,能自由編輯自由出版自由采用教科書。
第五,以傳教為主的人,不得參與教育事業。
蔡元培關於教育行政獨立的具體方案是分全國為若乾個大學區,每區設立大學一所,區內的高等專門教育,中小學教育,社會教育,文化學術事宜均由該大學校組織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