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書評價漢明帝對馬皇後的態度時,用了“寵敬”二字。
這兩個字耐人尋味,這是愛戀與尊重的結合,這在封建皇權之下是極為罕見的,這恰恰也是馬皇後對漢明帝的態度。
儘管帝後感情很好,但漢明帝後宮中的美人也很多。
漢明帝比較寵愛的妃子是陰貴人,也就是母親陰太後的侄女。
而且陰貴人給漢明帝生下了兒子劉暢。漢明帝因為寵愛陰貴人,所以劉暢得到的食邑在其他皇子之上。
但漢明帝麵對立後人選時,卻沒有為陰貴人說話,而是把此事交給了陰太後。陰太後當時就拍板
“馬貴人德冠後宮,就是她了。”
陰太後怎麼不選侄女而選馬貴人呢?
原來永平二年陰家出了一件大事。陰麗華弟弟陰就的兒子陰豐娶的是劉秀的女兒酈邑公主。這位酈邑公主善妒,可駙馬爺陰豐也不是好惹的,小夫妻倆誰也不讓誰。終於在永平二年的某一天,陰豐將酈邑公主哢嚓了。
這下事情鬨大了,不但陰豐自己被誅殺,他的父母也被迫自殺。這件事情讓人覺得陰家人仗著自家出了一位太後和皇帝,所以連公主都不放在眼裡了。在這樣的情況下,陰太後自然不敢再讓侄女當皇後了。
漢明帝喜歡遊玩,喜歡歌舞,但馬皇後喜歡做針線,喜歡讀書,對音樂一點興趣都沒有。
馬皇後一直非常節儉,她不穿華麗的絲綢衣服,反而成天穿沒有修邊的粗布衣服。即便是嬪妃和公主來拜見,馬皇後也是穿著簡單的衣服接見她們,還說“這種布料容易上色,所以用它來做衣服挺好的。”
有次漢明帝帶領一眾宮人、官屬遊園,大家說應該把馬皇後也請來。
漢明帝笑著說“我家那位不好遊玩,來了反倒不高興。”
馬皇後克己複禮,也不是做給彆人看的,大部分還是發自內心。現實告訴馬皇後位高權重都是暫時的,總有一天會害得家破人亡。馬家如此,陰家也如此。無權無勢,至少可以吃穿不愁永享安康。
更何況馬皇後心裡也清楚,漢章帝終究不是自己的親兒子。
永平十八年秋月,漢明帝在東宮前殿告崩,享年四十八歲。太子劉炟嗣位,是為章帝。奉葬先帝於顯節陵,廟號顯宗,諡曰孝明皇帝,尊馬皇後為皇太後。
劉莊在位十八年,謹守建武製度不稍逾越,外戚不得封侯乾政,百姓安居樂業共慶承平。
劉莊是一個執法非常嚴格的帝王。不管是文臣還是武將,高級將領還是皇親國戚,隻要觸犯法律,等待的就是法網恢恢。
輕則開除免職,中則發配流放,重則當即處死。
對劉莊來說,整個帝王的繁榮和發展,必須依靠強而有力的法律製度來支撐。
嚴刑峻法,一視同仁,這樣的皇帝不多。
但在這樣威嚴的法律之下,會不會有冤假錯案?會不會有無辜牽連的人?會不會給民眾造成恐慌,會不會阻礙社會發展的進步?
劉炟發出了對父親漢明帝的疑問,也發出了對自己的疑問。
曆史證明,劉炟是個好皇帝。
他吸取父親在法律製度上過分嚴苛的經驗和教訓,搞起了政寬刑疏的政策。
如果說劉莊的執政風格像巍峨的大山,壓得人喘不過氣來,那麼劉炟的執政風格就像和煦的陽光,無時不刻都能給你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
劉炟登基之初,按照慣例要對馬太後的兄弟們進行封賞的,卻被馬太後拒絕了。第二年夏天遇到大旱,有人上奏說因為漢章帝沒有封賞馬太後的娘家人,所以才遭到天譴。漢章帝聽到這話懷疑是馬太後故意讓彆人這麼說的。馬太後為了打消漢章帝的懷疑專門下詔道“凡是將大旱與沒有封賞馬家外戚聯係到一起的人,都是在媚上。”
馬太後嚴格管束自己的娘家兄弟,不讓他們跟著沾光,正好也斷了賈家人的念想。馬太後以自己的實際行為此告訴賈家人你看,我並沒有因為撫養皇帝而給娘家人帶去任何好處,你們也就沒必要來爭了。
如果沒有漢章帝這個養子,馬氏不可能被冊立為皇後;如果劉炟不是馬氏的養子,他也不可能成為皇太子。所以他們之間誰也離不開誰。
對於皇帝來說,隻要不危及到皇權,其他的都好說。
漢章帝對於自己的親生母親賈貴人,似乎並無特彆的感情。如果說馬太後在世時漢章帝還有所顧忌的話,可是馬太後去世後漢章帝也沒有給生母任何尊號,隻是增加了她的待遇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