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塗轟作品集!
供銷社四合院
棉花采購站大院西牆外和商站大院大鐵門外是一個很陡的坡。鐵門對麵是鬆滋名人楊至芳故居。再往上,姚氏餐館門庭若市,而王媽的大兒子姚帶刀的理發屋和易氏麻木也在十字路口自力巷入口處。購銷站住宅樓左側的購銷站食堂是商站大院西通道,經過往西就是集賢街,往南則是沙道觀購銷站的機關辦公大樓。購銷站主營百紡、五金交電、化工、農藥、機械等,隸屬於鬆滋縣供銷合作社聯合社。辦公大樓的底層是日雜門市部,東鄰沙道觀商行。
食堂後改成購銷站托兒所,原名購銷站幼兒園。斜對麵是神農藥店。鬆四中位於興建路和集賢街交叉的商站大院西北,是中學生雜誌社、最佳安全文明校園、鬆滋記者站、素質教育與校園文學研究實驗學校。1989年7月,紅而讀完三年高中、參加高考後於此校畢業。興建路與集賢街垂直,以西是和平街,儘頭是大堤。和平街與民主街乃上街。自力巷是棉花采購站大院與供銷社大院之間的背街小巷。莊稼醫院又名農藥、化肥門市部,後搬到興建路原生資二門市部更名為沙道觀農資分公司,化肥是從遙遠的武漢運過來的。對麵是原沙道觀鎮電影院舊址(後來的沙道觀賓館)和慢後搬來的大眾書社,三家均位於興建路和自力巷路口。集賢街往北走經過畜牧獸醫站、動物檢疫站再走裡把路就到采沙河,徑到大關橋、溫家潮和複興場。
自力巷、興建路、集賢街和民主街在上街之尾把購銷站大院圍成一個四方形地域,這裡是沙鎮重要的商業點位、基層供銷社的大本營和職工生活住宅區。堤街或勝利街過集賢街下坡經中草醫二門市部即神農藥店也到鬆四中。莊稼醫院後以前有很多大油鼓子,小學時紅而和院內的夥伴陳氏、王氏、向氏等因為都是站裡同事的兒子離得近,在這裡捉過迷藏,一起度過了快樂的童年……。批發部是一間舊式的較大的平房,是前購銷站支部和行政辦公用房。八幾年購銷站鼎盛時期,這裡是王定義、李大順、楊祖元、蘭方大等站領導同誌和李懷榮、周家炯、劉守拯、毛大灼、焉渥祥、廖永定等站辦公室人員在這兒辦公、開會打通一個個企業堵點和推進各門市部發展的地方。國家形勢在這裡窺見一鱗半爪,行業趨勢在這裡集中呈現。對麵則是站集體食堂,缽子飯好吃的很。一次下大雨,鎮西八裡開外胡家鋪分店的文主任——李母的老領導——小跑來到這裡暫時躲雨。文後調到涴區社,主任丟了當辦事員。再後來文為門市部主任。這裡也是紅而第一次認識程貞強的地方。毛唯玉、薑化烈等門市部的人和采購員王子東、李祖新等那時常來此。曾在單位上走得最近的倆男青年,因一次鬨矛,從此分道揚鑣,老死不相往來。購銷站機關後從自力巷搬到附近的民主街,簡易的平房變成豪氣的新樓。劉國新、鄧媽、周昌林、吳德剛等在院內的批發部上班,常從紅而門口前的巷道出入。老蘭一家堤街做新屋,吳還給他們砌了台子。老毛和老薑先後在老辦公用房對門住過幾年。劉國新後在鎮橋南泰氏飼料門市部上班。
老毛是黨員之一,嗜酒,67歲離世後埋於向家渡。2018年陰曆臘八節,陽曆2019年春節前,一直跟著小女兒的老薑在新江口因病去世……。
易麻木平時純樸,兒子後來考取兵退伍年紀青青就已是轉業軍人。老易屋北側栽著朱頂紅等花草。喜樹、泡桐樹分列於自力巷下坡右邊,後逐漸長成三層樓高的參天大樹。還有桃樹。紅而一家曾於此四代同堂,在清貧中傳承廉潔家規家訓、勤儉自強家喻戶曉。後來紅而碼了兩個半人高的磚柱,上麵擱上一個長方形的大石板桌,可以叫條案桌麵;右邊則隻碼一個磚柱,上麵擱一個小得多的石板,上麵可以寫字。晴日這裡可以曬東西,雨天這裡也可以衝淋東西。放眼流光光飛度,看慣了東邊的旭日煥彩,也感受了西邊的落日餘暉。李母說在那頭疼老老,在這頭疼婆婆,日夜操心。硬要把任務箍在身上,工作擔子、家庭擔子,壓在她一個人頭上,老伴不管她,不曉得疼人。院大鐵門對麵屋是京劇旦角、國家一級演員楊至芳曾居住的地方。李母抱怨,辭年送節,紅而哥給當時在站裡當經理的老王送了好多禮,他不領情,不知好多……。6月,走在自力巷,但見高大的喜樹開出的白色的果實象肉眼能看見的高中化學書裡的分子式結構模型,高中三年的日日夜夜又浮現在腦海……。
商站大院並非平凡之地,地質礦產部龐大的穿紅色工作服的采油工人隊伍曾兩度在這裡集結、駐紮,使這平日稀疏和冷落的地方變得熙來攘往,擁擠不堪,紅極一時。桂林軍區的廣大解放軍指戰員來沙鎮抗洪的時候,蓬套軍用車集中整齊的停泊鬆四中,大部隊入駐鬆四中,他們中的一小股曾經從四合院大倉庫屋底下過道穿過來,在商站大院扯草,搞清潔衛生大掃除,從石階上坡,經過紅而屋門口東拐從批發部大門前走到自力巷。他們忽略了在陋屋門口關注他們的小後生。文明是最靚的名片,好人是最美的風景!
2007年5月中旬,在棚屋周旁宜栽的地皮上搭站子,結繩子,等藤子往上攀,兩下子就乾完了。莫嫌母老嘮叨、有缺點,她是紅色思想輿論的上進之人;也確實有著過硬的本事,隻是在搞事的時候才充分顯現出來……。她不愧是宛市供銷社的正式工。
1991年2月10日下午,紅而於分店遭受一起猝不及防的嚴重暴力事件,造成他頭部劇痛和嚴重的心理創傷,加上左後腦的小癩子遭病菌長期侵襲愈發膨大,這一切使得他得了嚴重的精神病,更不知怎麼才能從根本上治愈,他在掙紮、逃亡……。曾被強悍的女人勞師動眾奚落,也時被市儈的熟人譏笑為愚妄,紅而麵白乏力,舌白肺寒,體弱多病,意誌缺失,得了喪誌症。他每天都做著大人交代的冗雜的家務。有山靠山,無山自擔。畢竟高中畢業,紅而通過一本舊新華字典,開始了對"鄢"字漢語言文化的發掘和初步研究。李母在家裡經常對紅而和老伴裹能力強,轉銀行;能力差,轉花紗;能力弱,轉合作;破銅爛鐵轉回家……。一日,頭疼痛難忍,老母嚌嚌嘈嘈,恰侄兒從站樓哥那邊過來,忤逆相纏,不把幺爹放在眼裡。紅而快死了,不得脫,一怒之下竟誤踢瘋擋在麵前不相讓的侄子。那苦悶、動搖、板滯地亡命一踢使他走向了痛苦的深淵!後來,他剪右腳指甲剪傷了拇指,感染發炎,疼痛難忍,先請衛生室的醫生看,熊娟給他拔甲、輸液。他的腳再經衛生院的外科醫生周華拔了兩次甲後才徹底治愈。每次拔甲都疼痛難耐。毀黜至此,紅而悲不自勝……。舉業不興,雞瘦如柴,榮辱未了夢已驚!人非聖賢,吵架難免,鬨彆扭了,禍起蕭牆了,秋風秋雨愁煞人。如何才能與幾乎要了他命的侄兒重修舊好呢?
紅而在書店買了一本《姓名與人生》,試圖通過它提高對姓名字號文化的綜合精解能力,進而自己能取名,測名,探名,改名。經年之後,紅而感到這本書真能教他洞悉一個人的安危禍福,教他從一個特殊的角度窮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後又買了《人心可測》、《智力開發訣竅》。"鄢"字本身的文字結構裡麵包含的字不可限量。學習是一條漫長而艱苦的征途,沒有失敗,隻有暫時停止的成功……。
除了自己和自家人,那各種爛葉子草泥和腐朽的木杆的臭氣味是沒有任何人來問津和處理的,就地自力開新才是真。魚腥草從花園岡采來,栽在門口石階下陰濕的土裡,繁殖能力特強,沒多久就長長的藤葉匝地,讓人吃驚,連後麵住的俊俏的理發匠張華也來采割了。果菜秧的時候就淋,不該淋的時候不要淋,淋多了也跟人一樣會死的。南瓜、豆豇子漸漸長大,李母便鏟土移栽;移栽幼苗她很在行。
2007年5月底,梔子花含苞競相怒放,全家人心花怒放!5、6月間,屋台西北角有胭脂花綻放,生長於林下和林緣濕潤處,7月結果。後來,紅而才知其彆稱紫茉莉、段報春。悲守窮廬,不問高遠,但慰馨香!構樹耐乾旱瘠薄,石坡上速生,繁殖起來好快!但見樹皮暗灰色,小枝密生柔毛。特彆是葉螺旋狀排列,廣卵形至長橢圓狀卵形,先端漸尖,基部心形,看上去覺著舒服極了,讓人依依不舍……。原收購的北牆下部,長滿了長葉腎蕨,彆有一番情趣……。
柴米油鹽醬醋茶,花銷巨增,有錢的他也緊。吃不窮,穿不窮,算計不來一生窮!
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李母嘗對幺兒子講,以後還好長遠、好長遠……。
2006年8月28日晚7時,播出了一條新聞教育部規定義務教育階段不得分重點班,不得公布成績,不得排名次,不得補課。紅而獲悉後感到,不由長噓一口氣,如釋重負!86年9月初三的那次分快慢班,給他的求學人生帶來了消極變化,可謂是罄竹難書,優班大集體對他的背離、隔膜和冷漠使他深惡痛絕,害得他動都動不得!沒想到20年後教育部終於力排眾議,出台這個大快人心的政策性法規!獎勤罰懶雖然在理,但學生成績的不好有些是由於各種各樣的先天不足而導致的各種層級的智力殘疾所致;而成績好的學生也可能不是成績不好的學生所盼望的那種俠人,以後或許隻是緣淺的街客。
單位上的好賭者嘻嘻哈哈從商站大院大門進來,一窩蜂穿過巷道,一口的賭情賽況和賭友的名字……。隔壁的打麻將聲不絕於耳,遇到一群正為擲骰子而瘋狂的拇指族,一些人怎麼會如此眼睛發亮?單位上不能自助的、孤弱的調不動,有用的人才調得動。
5月初,李母撒蘿卜菜籽和菠菜籽。陽曆5月初,李母又移栽苦瓜苗、豆豇子苗、西紅柿苗、海椒苗和絲瓜苗,施定根水,扯蘿卜菜子、大蒜果子等。花椒子也越來越大。一天,大院進來個新麵孔,無意中竟稱這裡是世外桃源,紅而聽後激動不已,這裡的風景其實是他用青春歲月換來的!難忘那花椒樹、磚籬、構樹、石板果、煙窗和淅瀝的雨中曲,難忘那枝乾象竹子的嬌嫩的胭脂花、從花園挖來移栽在石階下逐漸繁殖開來的魚腥草,在門周抹篷布搓布換水的情景,還有老母每天在屋旁瘠田裡勞碌的蕭瑟的樣子。長杆上綁鐮刀勾構樹枝丫杈做柴燒,發火。硬柴多了劈起來費力,如何用高中學到的力學知識來省力地把柴劈完,紅而想出了很多巧妙的辦法,還算奏效。每年摘花椒、摘桃子,品嘗豐收的喜悅。八四年上初一那年,紅而曾與同學林貅在工會主席老張寢室外的台階上打象棋,紅而取勝,不由得意忘形起來,可萬萬沒想到林貅在那種劣勢下竟能使出一個奇招,沒幾步就反敗為勝,紅而頓時麵紅耳赤,先真不該高興得太早了!
1995年到1996年,海祖燕在沙鎮商行文具櫃上班,被安排住在商行的小後門,恰好在商站大院紅而屋隔壁,但當中隔著工會主席老張極其女婿小朱的寢室。不管是雨無情的下個不停,還是秋蟲在呢噥,或是晚風叩窗櫳,院裡的人都樂於和海祖燕打招呼、搭訕。與鄰為善,紅而與她則有所交流,同時驅散一下無聊的情緒。那兩年間,與海祖燕打照麵和交流是頻繁的,她美貌、早熟,穿著入時,一股濃濃的異質是與她一起來的女青年所沒有的,外攬天下,內宜室家。她的到來,使這有著窮酸小棚屋的院子在一些人的眼中看來再也不是貧民窟或者違章建築群了,供銷社大院開始蜚聲周邊街巷。依記一段日子與海祖燕在院子裡打羽毛球兩情相悅的情景。因不會花牌、麻將、圍棋,交際受限。她交際多,紅而家中卻三爺子當家,七扯八拉。吃醋的時候終於到了,不堪來勢或關係惡化時,人都變得精瘦。她畢竟是從不遠的外地安排到這兒來的。兩年後,海離開商行,離開那寢室,離開鬆東,開始她的異地江湖之旅去了。她人去了廣東東莞,後聽說在一家日泰燈飾廠。他的親哥個子很長,當兵後分在那裡搞保安。從此後海便音訊全無。佘泳運也是個漂亮姑娘,從商站大院的興建路門麵搬進海原來的寢室,後海把佘也接到東莞上班。佘以前在大院北麵外圍的門麵屋和那一排所有的門麵屋一樣,已被購銷站賣掉,私人們買下做成了彆致的樓房。8月24日周三,海、佘分彆在東莞成親的消息傳來……。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紅而想起那些日子與海的過往,陰陽互補好過藥補;想起後來的情淡緣淺,想起曾經的自保不濟和手頭拮據,嗟呀自己為紅顏而顧影自憐!人生隻如初見,時間一長世事難料,緣分撐不長。趨炎輕彆離,我行我素,清純之第一印象竟也會走向幻滅……。
經年後,紅而家得以異地搬遷。一日,他在霞山一街道旁看到"勿自暴,勿自棄,聖與賢,可馴致"的金句,趕忙抄錄,他多麼希望有這樣一種思想來撫平心中的痛啊!友人似雲每歎失,緣北惜少秋,唯有佳言慰!
陽曆8月7日,播大蒜種子。9月9日,大蒜、蘿卜菜發芽。9月14日,大蒜、蘿卜菜茁長起來。9月,瘠田裡結出密密麻麻的秋海椒,家人臉上也露出了豐收的笑意。農藥殼子做成的棚屋失火,燒成炭黑,後隻好改用磚砌,多虧老家的瓦匠師傅常義剛好經過,順便來此幫忙,門前的小屋才造得象個樣。
過年前,李母動員兒子紅而學,把家人分彆於91年7月和96年10月兩度在北京探親期間耳濡目染學到的光榮傳統帶到這片故土。用鍬和鏟子掏屋門東原批發部大門前的黑水溝,搬批發部門前的石板,不怕臟,不怕累,受到大宅院各住戶尤其是第一戶劉興山老人的讚許!與鄰為善,與民為伴,經世濟民,粗茶淡飯亦何如?美景供人欣賞,美德讓人敬仰。放之四海而皆準的馬克思主義,紅而要持學遊用,在這陋巷大院裡當它的承載者……。離開做好事的日子讓人寂寞、秧勁,來吧,放下"私"字,樹立起積極的自我形象——踐行精神,參與誌願服務。努力是成功的關鍵性的一步。
6月至7月,李母栽種了蛾眉豆、豆豇子、冬瓜、南瓜,又泡洋蔥,摘花椒,窮持家,窮創業,窮守業。四中讀書的表妹鄭燕和堂弟鄢為、表弟羅學兵這三位親戚來家中落腳,要拿蘋果、劈西瓜來招待。
妻子衝丈夫大罵不止,什麼討厭鬼、呆小子等,使兒子在院子裡聲名狼藉,恨不得離開那個舊社會才有的黑屋子和棚戶區。一夜的長風,是非與肆恨又隨雲飄去……。
抹擺攤的篷布有時還冒雨抹,天晴後再拿出去晾。靜謐迷人的月夜,夜闌人靜,紅而獨自一人在院中徜徉,靜以修身,儉以養德;白天裡,拿慣了掃帚和撮箕;作為一個被剝奪各種城市生活便利的普通城鎮居民,繼續過那貧困而單調的生活,對紅而來說已是司空見慣。
失業了乾上這洗衣業,人窮誌短。應時掃舍,磨難似立誌,一屋之不掃,何以掃天下?粉牆斑駁,家庭備用藥品和日常用品緊著點添置,勤儉持家,誓天斷發,倚天自強!餐桌旁或門對麵的牆上貼幾幅從報紙上剪來的風格各異的肖像或風景畫,時常可以鑒賞,玩味,倒也樂在其中。10月底,扯架藤,把田挖平,在上麵掏溝,栽大蒜。多勞多得,以德取得,少勞少得,不勞不得;人狠地皮,地皮狠人,辯證法無處不在。洗衣服,家事如天。洗衣又難又不難,聽起來大不了,勞神,做起來,洗習慣了則沒什麼。洗洗衣,搞搞家務,血脈都活些,人也顯得活絡。人生難得一快。明星也要洗衣服。洗衣服時,襪子、內褲要單獨洗。頭一天洗水池子,大池子洗淨在裡麵清,清潔球擦,鋸條子刮,大釘子摳,水碗子接水反複擦洗,為明晨大洗做準備。李母規定床上的臥單一個月一換洗,一洗就是三床。每大盆兩桶水。紅而負責提水,樓上樓下抹繩子。床單太大太重,洗後要兩個人揪,經常是紅而雙腳站在小菜田的磚籬上和站在地上的老父揪。這床包單又爛了,掉了線,把它一揉,揉了就把它一吐開,吐撐展了才好揪。水又黑了,吐四盆水。一洗黑就換水。大臥單大塑料盆清三盆,有時要清四盆水,和父或母兩個人揪,才揪得乾淨。水洗完衣服後裝兩盆,留下來樓上樓下抹桌子,拖地之後洗拖把。洗澡,抹桌子,時間一放就過去了。樓上太陽比樓下大,容易乾,清完後,厚的曬樓上,薄的晾樓下,拿時要分清楚。有風,晾床單時用木夾子夾好。毯子、枕套洗後在樓上曬。晾到樓上乾會兒就得揪,揪出來的水用大膠盆接著。每次是李母先用預先悶好的堿水把厚衣服用刷子洗淨,紅而再一件件地在洗衣板上揉搓,揪乾,然後才在清水裡清。每洗完一道,母子倆便抬水空,涮盆子,然後提兩桶水裝上清下一道。凡是穿在裡麵的棉的厚的都怕堿。洗外套的時候,頭一天晚上把袖口、荷包、褲腿子、衣領悶濕,第二天一早李母先開水摸洗衣粉,在洗衣板上刷衣領,後由兒一件一件地揉。洗衣有訣竅,布搓布快,幾刷幾刷就完了,照印子洗。不要偷懶賣滑,連連子搞。李母嫌紅而搞慢了,見不得兒子坐著。袖筒子筋鬆了往下掉,每每用沾堿水的手往上刷,不使落在堿水盆裡。最後紅而提水,連搞子搞,母大盆裡清。有時盆裡洗後的衣服分成幾股,先水池裡小盆揉兩道或三道,然後一個人兩桶一大盆水,在大盆裡清一道就乾淨了;或一個人兩桶一大盆水連清四盆。每一道李母用手揪,保證揪後衣物放進盆中再無有汙水擠出。黃的不能搞到白的上。有時一晾就是二十個衣架。李母上縣城,三個人昨晚換下的衣服全歸紅而洗。12月,紅而還想起多年前在大橋右下石灰倉庫屋裡住時,和母提兩桶衣服在橋那邊嚴奉香老媽屋下聽河水嘩啦啦,在河岸的岩石上和白發蒼蒼的老人邊等邊洗邊聊的難忘日子。臘月洗衣,盆裡的衣服都凍了,光淩鉤子,隻有把水瓶拿來摻開水洗。趁溫度較高,以後冷了就難洗了。秋天的衣服三、四天就要一洗,出門在外睡彆人的床,回來就得洗衣。剛買來的新花包單、墊單,第二天就與穿了幾個月的一堆毛線衣和外套一起洗。出遠門回來後,大洗幾個人的帳子,包單、墊單、毛線衣、買來的新被單、絨褲子、皮鞋、球鞋、單鞋子,火車上拖的大皮包、小塑料包。被老鼠抓啃壞在裡麵築巢的紙箱子裡的東西得全部重新洗。07年5月22日,兩床被絮用堿浸泡,揉淨,剪切,除垢。26日,又把被絮拿到陽光下曬,曬乾後重新收好。
07年8月30日-31日後,沙鎮知名商戶、勝利街恒昌商廈肖老板領著一群瓦匠在自力巷、集賢街修路,也許是受了鎮政府領導之托,他在腳踏實地為巷民做一點好事情,再不象以前那樣行高於眾。
2011年7月前後,購銷站幼兒園因水塔倒塌被拆。這裡以前是鎮上有名的謝師傅私營餐館,近鄰四中的老師或同學們常到他這裡喝酒進餐。謝、曾夫婦是永河人。再以前這裡則是肖連成、龔氏、胡波等人兢兢業業工作上班的購銷站食堂。胡那時常在樓下舉啞鈴,愛好健身和武功,後離站食堂不見人影,聽說在外開餐館蒸包子饅頭。
2012年8月15日下午3時,購銷站前工會主席老張在起病三個多月後,因喉癌醫治無效在沙鎮衛生院住院部與世長辭。當晚開始在商站大院黃昌梅門口辦席,這裡場子大,邀請許汝芹、李忠玉、謝代軍、龐代柏等當局長師傅。補鞋的杜老漢子被請來打鑼,晚上守夜。
三界四值功曹,城鄄土地等神。已搬到新江口的姚明鋒、劉娥第一個送花圈。盛典禮炮、迎賓禮炮此起彼伏,震耳欲聾。次晨老蘭經過自力巷獲悉後又先後告知老焉和韓念忠,都是單位的老家夥,一百元拿不出手,遂決定每人兩百。李母去取了兩百元錢,然後三人上街買鞭和花圈。老焉在王緒全牌鋪子裡聽泉舉一親戚說簸箕岡今年上半年三老老堤上的舊屋被一個瘋子點火給燒光了,母子聞後亦唏噓不已。中午三人坐席,與社區戴主任三人及王緒平、範家華、龐代柏同席,還有一人不認識。老焉看見呂士坦了。龐正燕、袁登明也來了。晚上,老焉父子再次去碰見餘常銳、鄧永青、唐鐵芸亦來吊唁。餘、鄧夫婦是從武漢專程驅車前來為老張送彆的。晚十點前許汝芹組織張老親屬披白紗布圓香。門上聞風起舞的四張長形紅紙條上分彆寫有本立而自生;報答生前愧;婿念泰山情;女兒報父恩。香座上的六張牌子上分彆寫有靈寶王師三省修因千真萬神。地府受生光妙真人。天道諸天上帝九蓮三極能仁。左右三曹崔夏公卿。天地水府三官東北十王真君。水府滄江五元帥。旁邊供奉著祭奠故顯考張澤順老大人之靈當資除化受錢嶽考張澤順老大人。美名傳百世,英靈垂千秋。17日早出殯,老蘭、餘常銳隨車送去火化,八大金剛中竟有主人公許正格,李母一直送到汽車路。17日7點半前,久違的賀兵和謝代軍從堤上下來了。8月29日下午,紅而遇劉經理下班回家,對劉經理言張主席已故,劉說他不知道。火化那天,張靈柩剛過,劉經理就提開水瓶到門麵開門,當時毫不知情。呂士坦後竟也離世。
2014年年底前,胡壯飛沙市去世後葬於涴市新場。後老伴楊氏亦離世。小兒子跟著大學畢業的長子去了沙市天發。
商站大院西樓樓下挨的是謝代軍。謝曾一度是購銷站的老炊事員,自從東邊隔壁因水塔坍塌所住的原購銷站幼兒園被拆,重新建成一棟在氣勢上壓倒周邊的三層樓屋以來,他也開始拆屋造舍。磚瓦塌散一地,親戚來幫忙,碼磚、削磚、搬家、設計、買材料……。曾俠就的門麵已轉讓給了他人,正在粉飾裝潢。
經年之後,紅而一家以前在商站大院裡的住址被編為xx街963號,幾家東鄰和大院出口南側的老易也是屬於勝利街;而西鄰和北鄰住戶的門牌號卻是屬於四中路。北鄰住戶、住前莊家醫院屋的老王身魁力壯、精力充沛,鎮集體單位建築公司退休,也是街上人氏。對門是李誌林之弟李柏林之母的庭院。是自力巷老易住戶以北和自力巷左拐經鎮賓館南側的七棵柳杉和成排的長葉棕至集賢街的住戶也是四中路。柳杉,又名長葉孔雀鬆。2019年12月7日,老易滿七十歲生日,王緒平屋邊搭棚,賓客滿堂,熱鬨異常,喬、楊兩大姐幫廚。
《鎮供銷社大院》部分作者2010年10月25日下午3時後於勝利街56號。《洗衣》部分作者2010年11月15日下午3時40分前於勝利街56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