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之萬鈞之勢!
沒錯,不管誰主中原,在高句麗看來,都是他們的敵人,至少是對手。
既然是“敵人”,那麼高句麗自然不會放任不管。
眼下不宜動用軍事手段,所以高句麗便準備用外交手段來達成他們遏製“敵人”的目的。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
高句麗這一次遣使來朝,便抱著試探和打探情報的目的。
在使團出發的時候,一開始選擇了李唐作為目標。
這是他們經過深思熟慮的,根據他們了解到的情況,以及寧皇之前對待突厥人的態度,他們認為薑萬鈞不好打交道。反觀李唐則不同,李唐立國之初對外界釋放出了比較積極的信號,而且從李淵的出身看,這是有脈絡可尋的。
然而使團走到半路上才發現,他們所掌握的情報太片麵了,大寧的強大超出了他們的想象。
不得已,使團隻能分頭行動。
金澤上次來的時候,這座城市還叫“大興”,故地重遊,他也說不好是一種什麼心情。
楊廣東征,對高句麗來說是一場災難,至今還沒有恢複過來。
可是他一路走來,發現大寧已經看不到戰爭的陰霾,沒有餓殍遍野,沒有斷壁殘垣,沒有麵黃肌瘦的流民……
為什麼會這樣?
不公平啊!
這就是高句麗未來的敵人嗎?
還沒有見到大寧的皇帝,金澤的心已經亂了。
有那麼一瞬間,金澤想立即返回高句麗,未來若要與大寧為敵,高句麗必須儘快解決掉新羅和百濟,統一半島,然後說服倭國結盟,最好再去草原上走一趟。
可惜,當初就該與突厥人聯合。
不,現在高句麗還有機會,李唐,沒錯,隻要李唐不倒,大寧便威脅不到高句麗。
但是如何說服李唐呢?
金澤在想著如何說服李唐時,卻不知,李元吉已經找上了高句麗使團……
李淵在得知高句麗使團前來覲見的消息,並沒有表現出喜出望外,反而反應很謹慎。思考再三,決定派出齊王負責接待。
齊王李元吉一開始興趣不大,但親信隨口說了句,“聽說昆侖奴和高麗婢現在很值錢。”
聽到這話,齊王李元吉頓時“斯巴達”了。
他上次買一個昆侖奴可是花了他三百兩銀子,高麗婢更是有價無市。
當然,第二天那個賣他昆侖奴的家夥就被他給弄死了,由他派人接管了生意。
“殿下,何不讓那高句麗使節送兩個來,以表示誠意。”
“不好吧?要是壞了父皇的事……”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李元吉學好了,其實他說這話的用意是,讓底下人想出更穩妥的辦法。
“不如讓高句麗送十個八個來,皇上,太子,秦王,還有一些宗室王爺,每人分幾個?”什麼樣的人帶什麼樣的屬下,李元吉身邊的人能想出來的辦法也就這種程度。
不過李元吉很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