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之萬鈞之勢!
“輔機在這裡要給玄齡兄和克明兄道歉了,昨晚聽說尉遲敬德叛逃,輔機極力主張將二位法辦……”長孫無忌直言不諱道。
“輔機也是一片公心,我們豈敢怪罪於你?”
“並非輔機信不過你們,而是輔機知道李世民必定在那艘船上。”長孫無忌語出驚人道。
聽到長孫無忌的話,房玄齡和杜如晦兩人都有些緊張,他們不知道長孫無忌到底是什麼意思。
是警告嗎?
李世民的下落至今還沒有準確定性,是已經逃離了洛陽,還是躲在洛陽的某一個角落裡,沒人能說得清楚。寧軍眼下正借搜捕李世民為名,對洛陽進行“清理”。
“二位不必緊張,此事陛下肯定也是知道的。事實上,昨天輔機已經提議搜查洛水上的船隻,但被陛下駁回了。那時候輔機就知道,陛下並不打算對李世民趕儘殺絕……”還有一句話長孫無忌沒有說,皇上在派房玄齡,杜如晦,尉遲敬德到洛水下遊安置難民的時候,他就提出反對了。
房玄齡歎了一口氣道“輔機如此一說,到顯得玄齡枉做小人了。”
其實房玄齡和杜如晦兩人早就有所察覺,但他們並沒有因為被皇上“算計”而有怨言,恰恰相反,他們格外感激。皇上通過他們之手放走了李世民,是成全了他們。
事後皇上沒有用他們的過錯來“敲打”他們,而是以“天地之名”赦免了兩人,絕對可以稱得上是“皇恩浩蕩”了。
“玄齡兄不用自責,在如何對待李世民的問題上,輔機也很糾結。當年輔機有幸被世民引為知己,那時候的輔機真心想輔佐世民成就一番事業。可惜,先有唐國公猜忌,後有李元吉從中作梗,再加上輔機被當今聖上感召,這才遠走河西,決定追隨了陛下。
可即便如此,輔機對世民的感激之情並未漸弱,若要輔機親手傷害世民性命,輔機是萬萬做不到的……”長孫無忌半真半假道。
長孫順德如果聽到長孫無忌這麼說,非氣得活過來不可,他特麼被灌了一肚子涼水,連碗酒都舍不得給,這是人乾的事嗎?
長孫無忌是不會親自動手,但卻可以下令讓彆人動手。
房玄齡和杜如晦可不知道不久前長孫無忌剛“鴆殺”了自己的叔父,聽到長孫無忌直言不諱的提起與李世民的交情,兩人覺得親近了不少。
以什麼樣的態度來對待舊主,又以一個什麼樣的態度來事新君,自古以來都是一件兩難的事。
有人因為顧念舊情而得到新君的重用,也有人因為顧念舊情而被新君猜忌懷疑。
房玄齡和杜如晦兩人之前也很苦惱,現在聽長孫無忌這麼一說,心裡踏實了許多。
他們兩個在李世民身邊的時候,偶爾也聽李世民提起過長孫無忌。兩人沒想到,本應極力撇清與李世民有瓜葛的長孫無忌,竟會一點都不避諱。
“說起來慚愧,輔機之所以極力主張將二位法辦,其實並非完全出自於公心。輔機私心有二,一方麵是為了那些被叔父一家牽連的族人,輔機想借兩人的事和陛下討份恩賜;另一方麵是因為輔機不敢麵對曾經的自己。怕自己因為心軟,被人說成是對陛下不忠,所以才對二位過於苛責,以正心意。
事後想想,輔機萬分愧疚,如此這般行事,上對不起陛下,下對不起二位。
剛才去求見陛下,便是想向陛下請罪的。”長孫無忌一臉真誠的說道。
房玄齡和杜如晦兩人卻被長孫無忌的話嚇了一跳,沒想到裡邊還有這樣的隱情。
借用他們來“威脅”皇上,不僅做了,還說了出來。
冷不丁會讓人覺得長孫無忌很蠢,可仔細一想,他們又不得不承認,長孫無忌很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