詔蘇根生回京接任兵部尚書一職,是朱棣在臨走之前就決定好的。
如今姚廣孝在北平監督新都營造,壓根無心過問朝中之事,兵部的事一直由左侍郎劉雋兼著。
但劉雋是文官出身,對兵陣之事並不熟悉,當初頂在這個位置,不過是朱棣的權宜之計,為了平衡朝中勢力。
但若讓他主管兵部事宜,很顯然有些力不從心。
與其如此,不如讓蘇根生回來。
彆看蘇根生功名不顯,但他早年隨著蘇謹治理地方、練兵訓營,立下不知多少功勞。
雖然沒有親自領過兵,但其戰術能力一點都不亞於很多將領。
況且兵部的主要任務也不是領兵打仗,而是協調各地衛所、軍營,武器鍛造、輜重軍餉調配等。
但這件事的背後深意,卻是朱棣在為他打造自己的班底。
內閣的這些重臣,雖然畏懼於自己,但未必敬服太子。
若是蘇根生在,他們就絕對不敢造次。
畢竟,蘇根生雖然性子和善,但他背後那位二叔,性子更‘核善’。
隻要蘇根生堅定的站在太子一邊,就代表了蘇謹的態度。
而且,朱棣為兒子留下的班底,顯然不止這麼一位。
詔蘇根生回京的旨意剛出京城,接連幾道旨意緊隨其後發出。
正在地方主持學改的路確,被緊急調回京城,從陳顯手中接過禮部右侍郎的職務,專責全國學改一事。
而陳顯則被平調至工部任右侍郎,協助宋禮主持水利和基建。
同時這倆人一起被太子指定,入內閣議事。
至於蘇謹的其他學生,或多或少的都得到了升遷、調動。
哪怕位置沒變,職級上都做了調整。
很顯然,朱棣就是要借太子的手,讓他給自己打造班底。
這些消息很快就傳到了蘇謹的耳朵裡。
“這家夥還沒死心呢?”
朱棣出海的消息,他一點都不意外。
當初能那麼痛快的放自己離京,蘇謹就隱隱猜到朱老四有這種打算。
另一個毫不奇怪的人,是朱允熥。
朱允熥可比蘇謹喜歡讀書,這些年早把史書翻了個遍,尤其是明史。
對他這個四叔前世的所作所為,他簡直不要太了解。
上輩子能做太子哥的征北大將軍,那這輩子憑什麼就不能當西洋艦隊總兵官?
“姐夫”,朱允熥嘴角噙著微笑,似乎準備瞧蘇謹的熱鬨:
“看樣子四叔知道留不下你了,這是想辦法要把他們幾個都扣在太子手裡?”
“誰知道呢?”
將手邊的情報丟在一邊,懶洋洋的躺在躺椅上,雙手托著腦袋,望著眼前的巨炮發呆。
朱允熥坐在他身邊,“姐夫,咱們再有三四天就能進入亞丁灣海域了。”
雖然他後麵的話沒說,但意思相當明顯。
“不急”,蘇謹搖搖頭:“到時候你還是留在後麵,把你姐和外甥、外甥女看好了。”
朱允熥有些不甘心:“為啥?鐵甲艦明明更有優勢。”
蘇謹翻個白眼:“你忘了英國傳來的情報?那家夥可是也有了火箭炮,誰知道還藏著什麼東西?”
“可是...”
“彆可是了。”
蘇謹用斷然不容拒絕的口氣道:“你是我手上最大的一張底牌,決不能在這個時候打出去,明白嗎?”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