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房會長失蹤?”
“是!最後一次有人看見他,是三天前在房家彆苑!”
“房家被人偷襲,會長不知所蹤!”
“通知公爺沒有!”
“房家的電台被破壞了,發不出去消息!”
“商會呢?商會不是還有一台?”
“那台早就壞了,會長一直說先湊合用他的,等著蘇公爺回來再換!”
“府台大人那邊呢?”
“說是放久也壞了,一直沒工夫修!”
“庸官誤事,昏官、昏官!”
“洛會長,那怎麼辦?”
“娘的,快,先派快馬給朝廷報訊!對了,漳州那邊不是也有電台嗎?去,快派人去找宋憲宋大人!”
“八百裡加急呢?”
“送,兩條腿走路,寧錯勿失!”
房周一直覺得他不算蘇謹棋子中最重要的,可隨著他失蹤,整個泉州卻亂成了一鍋粥。
泉州提刑按察使得知房會長失蹤的消息,嚇得臉都綠了,他一刻也不敢怠慢,親自帶著人去房家彆苑勘察。
勘察的結果卻讓人亦喜亦憂。
可以確定的是,房周肯定沒死。
無論是房家彆院交火的現場,還是後來被找到那處地道的出口,都沒有發現房周屍體。
而根據刺客留下的痕跡推斷,對方帶著人出海了...
望著茫茫大海,沒有人知道該去哪裡找人。
就算想要立即上報消息,也是困難重重。
電台可不是什麼滿大街可見的玩意兒,這東西製作極其複雜。
到現在為止,部隊也就下放到指揮使一級,千戶級彆的指揮想用電台,那得是上戰場執行任務的時候特殊批予。
至於地方文官,也就到布政使一級才有資格使用。
要不是泉州、漳州有重要的軍事部署和貿易港,府治壓根沒資格配電台。
好不容易安撫下混亂的商會,洛會長決定先去找泉州知府張敏之,試試看他的電台到底能不能用。
可就在他剛剛趕到泉州府衙的時候,卻見密密麻麻的漁民,把府衙圍了個水泄不通。
“昏官!咱們是來報訊的,陳祖義的大軍就在呂宋,你怎麼不信!”
“昏官出來!”
“昏官,你就等著咱們去京城敲登聞鼓,告你的狀吧!”
府衙門外,是圍成一個圈子的衙役,拿著水火棍將漁民死死隔開。
他們身後站著一個留著兩撇胡須,身穿五品官服的中年文官,看著鬨哄哄的人群直皺眉。
“本官嚴正警告爾等不許鬨事,再敢圍衙不去、聚眾鬨事,以造反作亂論處,爾等不要自誤!”
“造你奶奶個反,放著海盜消息不趕緊上報,偏還不信,賽連木個要修!”
張敏之聞言一愣。
他是蘇州人,聽不懂地方方言,但也知道絕不會是什麼好話。
沒打算和這些愚民一般見識,冷冷一笑,甩開袍袖翻身回府。
至於這些漁民的報訊,他知道可信度很高,可是那又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