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他因此宣布不再參加科舉,誓與蘇謹勢不兩立後,此舉備受大儒好評,名聲在本地一日千裡,不少落魄書生慕名而來求學。
一邊教學生,一邊罵蘇謹,他的名聲越來越大。
哪怕是不明所以的百姓,也知道本地有一個劉先生很有名,就算罵晉國公也沒受到任何懲處,是個很有本事的人。
對於這些老頑固,蘇謹才懶得和他計較,更沒工夫搭理一個這樣的小魚小蝦。
也許是出於蘇謹對他的‘縱容’,劉彧越來越得意,早已不滿罵蘇謹的新學,更是經常褒貶時政。
尤其對朱棣下西洋的舉動,更是惡意滿滿,經常公開批駁此舉乃與民爭利,禍亂百姓。
總之一句話,凡是陛下和蘇謹支持的,那就是我劉彧反對的。
正所謂書生造反,三年不成,一個碎嘴子的胡亂吠吠,朱棣才沒工夫和他一般見識。
更何況他不過是帶著一群落魄書生,在書院裡痛快痛快嘴,更沒必要去找他麻煩。
這樣的書院放眼整個大明不止一家,不過是一群因為學製改革落魄的固執之輩,沒必要過於針對。
讓朱棣下場去和這樣一個老頑固放對,沒的失了身份。
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現在正處在改革的風口浪尖上,朱棣也不願意因為一隻臭蟲,而激化朝堂內的矛盾。
可惜,朱棣對他們的睜隻眼閉隻眼,沒有讓他們收斂,反而越來越狂妄,認為是陛下怕了。
這次陳祖義劫船事件後,劉彧立馬跳了出來,放言自己是多麼明智。
你們看,你們看,陛下就是不聽咱們的非要下西洋,這才招來海盜侵略,還丟了大明國威!
若是早聽了咱們的,哪還有這樣的事情發生?
陛下就應該親賢臣、遠小人,將那妖言惑眾的蘇謹一刀殺了,然後請咱們這些賢臣入朝助你處理朝政,才是正道!
當然,您想要請咱們入朝也不是不行,但您得對著緱城先生的靈位道歉。
隻有您表達了誠懇的歉意,咱們這些賢臣才願意放下芥蒂,出山助您處理國事,治理好這泱泱華夏。
不出意外,他放的這些厥詞壓根沒人理他,反而引來了宋憲,派人將他敲打一番,讓他老實點。
被官府嚇唬了一番,劉彧不敢在公共場合繼續議論時政,但他卻另辟了蹊徑————攪動民意。
讓他治理國家那是不可能的,但這些落魄書生最大的本事可不是治國,而是...寫小說。
要不然,放眼整個明朝雜文小說怎麼那麼火爆,層出不窮?
四大名著裡麵足足有三本,是在明朝問世的。
洪武年間就有的《三國演義》和《水滸傳》,還有嘉靖年間的《西遊記》。
劉彧不僅帶著學生寫小說抨擊時政,還親自提筆將此事改編成章回,給說書先生提供了好大一波素材。
一時間,整個漳州的茶館勾欄間,大明商船遇劫的故事不斷被誇張演繹,傳遍民間。
後來這些章回更是被傳遍了四周各府各縣,一路奔著京城而去...
應承完大概了解劉彧的‘事跡’後,笑著看向宋憲:
“所以,對於這樣的人,宋府台僅僅是‘警告’一句,就一笑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