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幫子閹人就是不老實,藏著掖著的儘耍心眼子,不榨一榨根本擠不乾淨。
“講。”
“據東廠所查,這次被陳祖義劫掠的商船,其中大部分是劉家的船隊!”
聞言,應承完眼睛眯起:“哦?繼續說。”
“昨日督公來信,說劉郎中上了一份奏疏,言此番海商遭劫,理應減免部分稅務,甚至朝廷適當補償一些,以慰民心。”
“有意思。”
應承完可不是當年在泉州讀書的毛頭小子,從蛛絲馬跡中,很快就順著脈絡推測出這件事背後的謀劃。
借陳祖義的手劫走商船,之後再救回之後,便能通過朝廷內部要員發聲,想辦法減免商稅。
若是操作得當,說不定還能為他們家族以後的貿易,搞來一些‘免稅’的政策。
畢竟朝廷要臉,出了這麼大的事,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平息民議。
至於他們為什麼選擇跟著西洋艦隊貿易,而不是自己走私,其實很簡單。
隻有跟著朱棣混,才能從海上換來最多和最好的貨物,僅憑一家船隊的力量,如何和大明相比?
劉家的算盤打的精啊,既想占大明的便宜,還不想給朱棣繳稅。
隻需要送陳祖義一點好處,就能兩邊‘通吃’。
如果能從朝廷要來免稅的旨意,就算貨物都被陳祖義扣了都值。
怪不得被扣押的船隊一直停在呂宋,陳祖義這是擔心交戰的時候,把他的這些財神爺們給炸沒了。
“朝廷那邊怎麼說?”
周思雨小心瞅了應承完一眼,諂笑道:“太子爺有些猶豫,但那些文官每天吵嚷不休,怕是很快就要下旨了。”
這個旨意的結果是什麼,不用問,應承完也心知肚明。
但他更清楚的是,在這件事上,那幫文官說了可未必算。
他們是不是最近鼻竇挨得有點少,忘了恩師馬上就要回來了?
真是一群賤皮子啊,就得時常大耳帖子刮一刮,才能長點教訓老實幾天。
“朝中的事不用管,太子殿下自有主張。”
應承完笑笑,看向左嶺圖和周思雨:“明日錦衣衛、東廠配合方僉事和嚴千戶行動,還望二位摒棄前怨,共同攜手。”
“是!”
“奴婢明白。”
“不過,我醜話說在頭裡”,應承完臉色一沉:“若是讓我知道有誰在背後使絆子,誤了大事,可彆怪應某言之不預!”
周思雨聳然一驚,馬上換上諂媚的笑臉:“奴婢不敢。”
“明白就好。”
敲打的話說過,又到了喂甜棗的時候:“二位與本官共事也不是一日兩日,本官是什麼人二位心裡都有數。”
“是。”
“明日把差事辦好,二位自能向上司交差,本官的奏疏也必會為二位美言,這頭功,本官自不會冒領。”
周思雨大喜,卻裝作可惜和不滿的樣子:“大人這是哪裡話?這頭功自然是大人的,奴婢可不敢擅越。”
“本官主意已定,就不用多說了”,應承完眼睛一眯:“二位自去好好準備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