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夫戰爭之道,殺敵為禦敵之害,非逞一世之凶,俘虜既已放下武器,便當以人道待之,或遣返、或安置,使其能回歸正途,此乃王師之所為,豈能濫殺之?”
“臣請,速詔魏國公返京,以國法處置!”
“陛下...”
也不知老徐造了什麼孽,明明是一場大勝,卻被滿朝官員彈劾。
朱棣麵無表情靜靜聽著,卻沒有急著表態。
劉觀被處置後,如今的督察院由李仕魯一人管著,右都禦史雖然有人兼著,但就是掛了個虛名,人都在外阜辦差。
而隨著李仕魯的年歲漸漸老去,對督察員的掌控也愈發力不從心。
今年年初,李仕魯又上了一次奏疏請求歸鄉乞骸骨,朱棣最終思慮再三,終於允了。
不過由於一直沒有合適的人選替換,隻好讓他先兼著。
倒不是偌大的朝堂沒人能任此職,而是朱棣有自己的想法。
都察院禦史,身負糾察之責,責任重大,掌朝堂地方文武稽查核私,緝不法事。
但朱棣最討厭的,就是這幫家夥放著地方貪墨不去管,反而天天盯著他。
名為忠諫,實為諫賊!
說白了,就是想靠著罵皇帝名留青史,讓人誇一句好風骨!
皇帝有錯諫之沒問題,但這幫孫子純粹是為了罵娘而罵娘,搞得朱棣不厭其煩。
現在已經是永樂五年,早不是當年靖難殺進京城的時候,朱老四也不能說砍人就砍人,不然誰還敢給他乾活?
底下人也看出朱棣的想法,一個個拚命學起了魏征,好像不罵皇帝兩句,就顯得自己沒骨頭似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反正他們心裡清楚,隻要不提奉天靖難的事,皇帝就不會砍人。
罵歸罵,咱有度。
都察院左都禦史的名單,吏部和朱高熾都遞上來過好幾次,但要麼被朱棣駁了回去,要麼留中不發。
開玩笑,瞅瞅那名單,都是從這幫子禦史堆裡挑出來的,朕能同意?
尤其是那名單裡,有幾個罵朕罵的最狠!
看著那份名單,朱老四忍不住暗暗吐槽:“朕是賤骨頭不成?選個盯著老子罵的當左都禦史?”
新任督察院主官的事還沒定下來,徐輝祖這邊就又出了事。
對於徐輝祖的做法,朱棣隱隱猜到了他的念頭。
畢竟自己曾經也在外麵帶過兵,知道帝王最容易猜忌什麼。
為此他還裝過瘋、睡過豬圈。
可咱倆啥關係?
你是我的大舅哥,我是你的好兄弟,還怕功高震主?
這話朱棣還真沒說錯,他本來就是馬上皇帝,一生軍功赫赫,怎麼可能擔心徐輝祖功高?
他要真是這樣人,姓蘇的那兔崽子早沒了。
但現在滿朝文官幾乎都在彈劾他大舅哥,朱棣想回護也得想想辦法。
畢竟他確實違抗了軍令,濫殺俘虜。
雖然那些王八蛋都該殺。
“朕知道了,此事等魏國公自辯奏疏抵京,容後再議。”
沒有辦法的時候,用一手拖字訣,就是最有效,也最好使的辦法。
喜歡大明:我隻想做一個小縣令啊請大家收藏:()大明:我隻想做一個小縣令啊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