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新醫學,就是現代醫學,也就是西醫。
蘇謹倒是沒有瞧不起中醫的意思,甚至他剛剛穿越來到大明的時候,學的就是中醫。
這個年代沒有什麼中醫、西醫的區分,甚至都沒有中醫這個名字。
道醫、巫醫、藏醫、苗醫、蒙醫等等,這些不同的流派最終合稱為中醫。
如果非要選一個代表,道醫算是最接近中醫的正統。
畢竟中醫是從《易經》、《黃帝內經》等發展而來,而這些醫生大部分都修道,比如孫思邈。
其實蘇謹的計劃,倒是和前世穿越前一些概念類似,就是參西忠中。
簡單點說,中醫講究宏觀,講究辯證,講究天人合一,是將人體視為一個小宇宙,從整體辯證治療。
而西醫更加注重細節,針對點的治療更加便捷,屬於對中醫的一種補充,尤其是手術。
中醫不是沒有手術手段,在工業革命後,西醫發展起來之前,中醫早就有了手術,從出土的手術器材就能窺探一二。
隻不過當時手術很難發展起來,畢竟身體發膚受之父母。
有記載的手術也不少,比如華佗要給曹操開顱,雖然沒開成還把自己搭進去了,但至少證明手術手段確實早已存在。
而朱橚,就是蘇謹要做成這件事最好的幫手。
首先他的德行很好,從捐出身家扶賑濟災就能看出來,是一個愛民如子的好王爺。
其次也正是因為他王爺的身份。
大明第一代周王,現任永樂朱皇帝的親弟弟,一般還真沒人敢給他添堵。
朱橚本身還是手段不低的醫生,是內行人,一般人也蒙不了他。
有了這樣的優勢,正好被蘇謹拿來當工具人。
反正當初蘇謹早打定了主意,要是朱橚不乾,他就把他偷偷綁了送去西大陸,那邊缺人才可缺的厲害...
鄭和不明白的是,皇爺為什麼忽然讓他去體檢,難道是...
果然,朱棣緩緩開口:“老五前幾天和我說了,出征前和歸來後,所有士兵都要去太醫院檢查一下身子,算是給兒郎們一個福利吧。”
這個年代彆說是體檢了,就連真病了又有幾個人舍得去看?
小病扛著大病走,這才是百姓看病的常態。
尤其是士兵,一般的頭疼腦熱還好,真要有什麼重病誰又會管?
軍中的郎中擅長的也是刀兵傷,還大都是半吊子。
“臣代軍中兒郎,叩謝皇爺!”
這一點鄭和非常明白其中輕重,果然感激涕零。
“這是什麼話?那也是朕的大軍,用你謝朕?”
“是,是臣失言。”
朱棣倒不會因為這些遷怒於他,笑笑說道:“大軍體檢過後,你回去也準備準備,等朕旨意出海吧。”
鄭和雖然隱隱猜到,仍是忍不住一愣:“出海?敢問皇爺,這次航線是...”
朱棣沒急著說話,淡淡的掃了一眼狗兒,後者立馬會意,一揮手帶著其他火者、宮女退了出去。
“此次出海曾永勝仍是你的副帥,但他另有要務”,朱棣低聲說道:
“至於你,此次航行主旨仍是宣揚我大明國威,加強海上貿易往來,驅逐宵小。”
“臣定不辱使命!”
“彆急”,朱棣淡淡道:“你還有一個重要任務,就是給朕找到蘇謹的下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