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皇後身子向來不大好,尤其是靖難前的那幾年,他們一家在北平被朱允炆派人死死盯著,還限製供給。
堂堂燕王妃,吃的甚至還不如普通百姓,家裡所用一度需要她做針線活去換銀度日。
再加上日夜擔驚受怕,損了身體元氣。
原本徐皇後在永樂五年就該走了。
可蘇謹對這個嫂子一直操著心,除了他那大侄子朱高熾以外,也給徐皇後留了養生食譜和醫囑。
還讓太醫院的學生,按照自己的要求時刻關注徐皇後的身體。
現在是永樂十五年,徐皇後居然還健在,蘇謹足足幫她延了十年的壽。
但他仍舊覺得不夠。
哪怕多留一天,蘇謹也覺得自己多一個親人在世。
“就那樣了,太醫院拿藥吊著命,可恢複已是遙遙無期,朕這些年沒有去前線,也是擔心...唉!”
“回京以後我去瞧瞧嫂子,看看有沒有什麼辦法。”
朱棣眼睛一亮:“這個好!”
蘇謹的醫術一直是個迷。
有人說他就是個江湖郎中,也有人說他是大醫。
但蘇謹自己清楚,他不過是借助圖書館,知道的疾病更多一些罷了。
中醫的治療水平他從沒有過懷疑,但中醫的局限也是客觀存在的。
隻有搞清楚更多病症,才能談怎麼治療。
否則你連生的什麼病都不知道,還治?治個嘚兒啊。
“先不說這個了”,朱棣沉下臉“最近英國佬頻頻調動,已經開始威脅漠北、西域一帶,莫臥兒那邊也快頂不住了,
咱們再不出手,恐怕很快就能威脅到烏斯藏一線,真到那個時候,咱們就被動了。”
蘇謹不答,陷入沉思。
過了許久他才悠悠開口:“大哥,你是想畢其功於一役,還是隻將敵人打退就算了。”
“都不想。”
朱棣才不按套路出牌:“老子不僅要把他們打退,還要打出去,打到他們老家!”
“還是那句話,寇可往,吾亦可往!”
“憑啥他們想來就來,想走就走?老子這次就要把他們打疼、打怕!打的他們一百年、一千年都不敢抬眼看咱們!”
蘇謹沒有跟著朱棣的豪言壯語瞎激動,或者說他太了解朱棣了,早就猜到他會這麼說。
“既然如此,該吃的虧咱們還是要吃的,不然怎麼引蛇出洞?”
“引蛇出洞?”
朱棣眉頭一皺,旋即眼睛一亮,皺著的眉頭慢慢舒展,眼中帶著好奇和期盼:
“快說,你是不是已經有了辦法了!”
“不急,不急”,蘇謹擺擺手賣個關子:“先回京城再說吧。”
“好吧”,朱棣失望的搖搖頭,旋即響起什麼:“對了,忘了告訴你,三年前我就遷都北平了,現在那裡才是京城。”
無論是前世還是今生,蘇謹一點都不意外這個結果。
在他人看來,朱棣遷都北平是為了抵禦瓦剌和韃靼,以及操控北方,和平衡、削弱南方士族的勢力。
這些固然是很重要的原因。
但在蘇謹看來,這老小子壓根就是在北平住習慣了,才一心想要回去。
不過蘇謹沒啥興趣勸他。
如今的實力已經不容許他們低調了。
不管京城是在北平還是應天,對大明來說都一樣。
這一次,蘇謹也不允許戰火再燒到他的家鄉,就算吃點虧,也不能吃在大明無辜百姓的頭上。
回京,備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