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羅本!
從歐塞爾回來,羅本整整一天幾乎都在睡眠中度過,打客場實在太折騰了。
一個賽季的幾十場比賽把訓練時間分割成了無數個小周期,一周一賽的情況下,訓練還能保持係統。
但如果遇到一周雙賽,訓練量就很難有保證了。
有的時候一場比賽結束,休息一天,第二天上午進行恢複性訓練,下午進行一小時針對性訓練,第三天就是比賽。
在這麼緊密的賽程裡,一家像埃因霍溫級彆的俱樂部根本沒有半成品球員的容身之處。
如果一名球員在一線隊麵臨的問題還是諸如停球不穩、傳球不到位、帶球不利索之類的基礎性問題,恐怕連日常訓練都沒法達標,主教練腦子又泡才會讓他出場。
當然,在這個互聯網並不發達的年代,還是有不少球員能鑽空子混進一支頂級俱樂部。
這類球員主要來自盛產球星的南美洲和神秘的非洲。
恢複訓練的第一天,希丁克聽從了隊醫佩德羅尼的建議,安排主力和主要輪換球員接受體檢,監測球員們的各項身體指標。
而在訓練場上,安頓簡森用兩三組綜合性測試就看出了幾名試訓球員的水貨成色,然後無視經紀人的哀求,果斷送客。
倒不是他鐵石心腸,而是現在的球員市場有很多貓三狗四的經紀人帶著歪瓜裂棗的球員到處碰運氣。隻要能混進一家職業俱樂部,光是簽字費都能吃1年。
所以不少人考一個經紀人證書,然後到非洲跳幾個身體素質不錯的孩子,集中訓練兩周,再拍一套事先安排好動作的足球視頻寄給各支俱樂部。
這種推薦球員方式這兩年形成了產業鏈,於是一些機構也搞起了專門用來應付試訓的培訓班。
“我聽說有一年,有一個經紀人把錄像帶同時寄給了英超的幾支俱樂部,說那名球員是利比裡亞足球先生的弟弟,幾家俱樂部看了視頻,果然是那名球員長得很像。”
訓練場上,希丁克給幾名教練員分享著幾年前聽過最奇葩的轉會事件。
“那名球員的營銷工作顯然做得很好,幾支英超俱樂部同時對那名球員產生了興趣,最後紐卡斯爾聯隊花了500萬英鎊買下了那名球員。
結果在隨後的一場聯賽杯上,那名球員出場了,紐卡隊的主教練才發現那名球員根本不是職業球員,十幾分鐘後又把他換了下來。”
在一片笑聲中,希丁克開始吐槽“後來紐卡的工作人員順著查下去才發現,那名球員注冊的俱樂部就是個空殼子,但是合法,最後紐卡500萬英鎊打了水漂。”
安頓簡森也開始分享自己的經驗“有一次,青年隊來了一個試訓的孩子,在個人訓練環節蒙過了所有人,結果到了比賽的時候,大家才發現他連位置都不知道該怎麼跑。”
這是一名標準的填鴨式球員,在無對抗的情況下猛的一批,結果實戰非常無力。
最近幾年,法國有足球界人士專門建立了年輕球員的訓練營,免費為前法屬殖民地年輕球員免費的訓練機會,脫穎而出的球員進入職業隊,這個機構可以按照球員的情況獲得一筆費用。
“這年頭,隻要有產生利益的地方,就有生意!”
而在俱樂部體檢中心的門口,羅本隊亨特拉爾瞪起了眼睛“你不是說自己是85年的嘛,怎麼體檢單上寫的83年?”
明明是老哥,結果裝弟弟!
這段時間自己一直覺得亨特拉爾年紀小,不懂事,需要引導,處處讓著他,還給他做飯改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