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宿主能處,讓他寵炮灰,他真寵!
新任官員很快走馬上任,前朝後宮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在這種氛圍下,秦逸在朝堂上宣布了新政策,雖是有反對之聲,但憑著秦逸的獨斷專行,大手一揮,又有蕭廠公的大力支持,這事也就這麼定了下來。
本來商人見提稅是極其反對的,但又見商人之子也可科舉入仕,反對態度紛紛變成了支持。
要知道,很多商人之子學問不差,之前因為政策的門檻攔著而不得科舉,如今這攔路的門檻沒了,就算繳納再多的稅,他們也願意。
而百姓知道免了人頭稅、減了田稅之後更是喜極而泣,激動的直接跪在地上朝著京朝的方向大呼皇上萬歲。
自此,秦逸也算是擔任皇上以來在百姓心中得到了第一次民心,建立了第一個威望。
“皇上,蕭廠公,您二人是沒看見呐,那皇宮外邊的百姓跪在那久久不願意離開,侍衛趕都沒趕走,直跪在那給皇上您嗑了幾個響頭才走的。”
秦逸聽了小李公公的話,雖覺得可能有點誇張的成份在裡邊,可他還是很高興,直道“好好好!”
說完,還拉著蕭鶴笙的手問道“鶴笙,高不高興?”
蕭鶴笙勾唇看他,回道“高興。”
他對於小李公公說的百姓的反應並沒有覺得有什麼可高興的,他高興的是小皇帝看起來很高興。
雖然兩人高興的事情不同,但都很高興就是了。
秦逸又對著小李公公說道“你去跟侍衛說,趕人的時候彆傷了人,如果隻是磕幾個頭就走就不必趕了,人這麼多,萬一不小心發生踩踏事件就不美了。”
小李公公心情也很好,他就是農家出來的,自是知道普通百姓的苦,雖然他也怨他父母當時賣了他,可如果朝廷沒有這麼高的稅,說不定,說不定當初他父母就不會賣他了呢。
他擦了下微紅的眼角,高興的傳話去了。
秦逸坐在那裡跟蕭鶴笙感歎到“百姓真是容易知足啊。”
隻是減免個稅激動成這樣。
蕭鶴笙笑了下,附和道“是啊。”
其實,小皇帝並不知道他這條政策有多好。
百姓想要的不多,無非的是吃的飽、穿的暖,住的好。
這條政策一出,光是免了人頭稅就讓他們每年的壓力大減。
這足以讓他們感恩戴德,皇宮外爭相磕頭也不足為奇。
要知道,一個人的人頭稅可就是120錢,五口之家的人頭稅便要600錢,這對於靠種地為生的百姓來說,並不是一筆小數目。
積少成多,省了這個錢,他們也能在久不見葷腥的飯桌上見點葷腥,送自己疼愛的孩子去學門手藝,生個不大不小的病也敢讓郎中給看看了。
如此,怎能讓他們不激動。
新政策頒布之後,秦逸和蕭鶴笙又確定了今年加試恩科的考題,等忙完之後,也就到了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
秦逸本來想去禦花園裡和蕭鶴笙對月飲酒,可又一想,這個月份晚上的天氣已經很涼了,蕭鶴笙又是個怕冷的體質,便歇了念頭。
他讓小李公公將堂屋的窗子打開了一扇,然後坐在堂屋裡跟蕭鶴笙品酒觀月。
屋內點著幾個立燈(木製的,燈罩內用的是燈油),外邊一輪圓月,旁邊坐著愛人,秦逸覺得幸福大抵如此。
他拉著蕭鶴笙的手,輕輕摩挲了兩下,笑著說道“鶴笙,我覺得我好幸福啊。”
蕭鶴笙唇角微微揚起,端起酒盅,抬頭望向天上的明月,抿了一口酒道“我也是吧。”
他語氣有著不確定,自小,他就不知道幸福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