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第一吏!
李春來也有點沒想到,鄭家這邊的事情居然會這麼順利。
饒是後續還有一些細節問題,必須要好好校對與修繕,但至少整個事情的大框架,已然是撐起來。
再去做,跟之前顯然就不是一個難度了。
而通過這件事,李春來也是捕捉到了很多的東西。
就目前的態勢,真正鐵了心跟韃子一條道走到黑的人,究竟還是少數。
他們之所以願意拋棄祖宗、提心吊膽的過活,無怪乎還是‘利益’兩個字而已。
隻可惜啊。
大明的滾滾車輪已經走了這二百多年,讓那些既得利益者,分享一些他們的利益,讓利於民,何其艱難啊。
……
接下來的幾天,李春來一邊修補這件事的後續,一邊穩固登萊的局麵,饒是各種破事爛事依舊是層出不窮,但整個大框架,卻是越來越穩固。
說白了,這種牽一發而動全身,稍有不慎,便是身死族滅的政治鬥爭,真敢光著膀子硬上的,究竟還是少數。
大多數人,不過都隻是牆頭草,哪邊贏跟哪邊而已。
在李春來與陶朗先、高知府都達成了某種默契的狀況下,誰又敢不知好歹,跳出來蠻乾?
而隨著李春來借助魏忠賢他們在內廷的關係,又有長島實打實的功績擺在眼前,朝中那股風向,也逐漸被李春來穩住了。
這讓李春來也稍稍鬆了一口氣,把後續局麵留給陶朗先和高知府處置,他本身的精力,則是更多的彙聚到了長島方麵。
此時,經過了這段時間的發展,長島真的是一天一個樣,每天都能帶給人驚喜一般。
基礎設施與城市建設就不消說了,最讓李春來欣喜的是,因為毛文龍那邊的發力,包括李春來此時逐漸在長島穩下來,名聲漸漸打出去,這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又有萬餘遼民,趕到了長島。
並且,在遼南,包括在整個遼地,都引發了一種風向。
就恍如後世的‘米國夢’,長島現在就是諸多的遼民的一個夢。
恍如隻要到了長島,便可以迎來全新的新生。
在這方麵,與那些眼光多隻有半寸遠的既得利益階層不同,李春來還是很舍得下本錢的。
不僅通過各種關係,在各地采買大量的生活物資,又在登州沿海附近,買了大量的地,興建磚廠、石子廠、鹽場等各種設施,進一步擴大就業崗位。
當然,最先能上崗的,肯定還是那些拖家帶口、家世清白的遼民。
而且,他們基本上是在登州沿海這邊勞作,老婆孩子卻是在長島生活,隔三差五的往返一次。
時至此時,李春來對人性的感悟,特彆是對那等風向的把握,早已經是爐火純青!
……
不經意間,時間悄然來到了十月初,長島與登州地區的第一場雪,已然悄然而至,整個天氣也是迅速冷了下來。
但長島或者說登萊的這種冷,又不同於遼地。
遼地雖是也冷,但或許是大海在南麵的關係,北風中並沒有那種潮氣,長島與登州卻不同了。
真的是又潮又冷又凜冽。
這也直接導致,長島的各項基礎建設工作,不得不都先停了下來。
饒是李春來在之前時便已經做了許多的準備,可真當這一刻來臨,穆然多了這麼多閒置勞動力,李春來還是有些吃不消的。
好在李燕的工作做的很不錯。
這段時間裡,有許多遼民男女,都是在長島組建了新的家庭,再加之原來的那些固有家庭,有這些充作基本盤,李春來勉強還能維持。
但物資的短缺,依然是不爭的事實。
李春來此時也終於有點理解後世的小鬼子了,這種啥都要靠外麵的感覺,真有點不好受的。
而這還隻是其一,算是花錢、維穩就能解決的。
更讓李春來頭大的是,軍隊方麵的事務。
由於這種大規模的遷徙轉移,李春來此時的基本盤遠沒有當初在沂源與青州時穩定。
這就意味著,李春來手頭一時沒有合適的兵源了……
倒不是說那些遼民不成。
事實上,遼民一直是這個時代最優秀的兵源,幾乎沒有之一。
那些什麼秦軍、晉軍、寧夏兵、固原兵之類,都無法跟遼兵相比。
原因並不複雜。
正是因為這些遼民已經失去過很多東西,所以才會更明白,他們現在有的這一切,到底是多麼不易。
自然也會更拚命的去守護這些東西!
但長島此時究竟還沒有真正穩固,李春來也無法精確判定這些遼民的性子,自然要有所留手。
思前想後,李春來終於確定了一個方案。
先放出風去,招收一千五的輔兵,看看情況再說。
但饒是早就料到了,很多人早已經盯上青州左營多時了,李春來卻也沒想到,事情比想象中的還要更為火爆。
事情放出去的第一天,便有近三千的青壯報名。
到了第三天,已經是妥妥的過萬了。
李春來卻並沒有著急,又把時間往後拖了七八天,把這段時間作為‘篩選期’。
畢竟,就像是後世考公務員,太容易得來的東西,儼然讓人並不會太過珍惜。
隻有讓他們覺得這種東西珍貴,並且,隱隱高人一等,才會更珍惜,也更願意去拚命守護這種榮耀。
……
這天,長島又迎來了一場鋪天蓋地的大雪,整個世界都是一片白茫茫。
李春來上午去位於長島臨時聚居區東北方向的軍方駐地,跟一眾核心軍官們又仔細商議了一番征兵事宜,確保了沒有任何漏洞,回到臨時大宅這邊,終於能稍稍喘口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