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貧富不同,讀書人的水平有差距……”
“陛下又怎麼會將一種剛出現的數字,印在寶鈔上?”
三百月票的加更奉上。
李善長說道:“以我對陛下的了解,如此天才他一定會想辦法,徹底將雙方鎖定在一起。”
好好的,怎麼突然就要遷都?
總之就是,穩妥。
得到提醒,李祺才猛然想起,陳景恪和魏國公府走的最近。
“不過現在還有一個辦法,能夠驗證我的猜測是否為真。”
“先是組建內閣,然後重啟科舉……”
如果李善長的猜測是錯的,那也無所謂,就當是增進姐妹感情了。
雖然大明不是很重視駙馬的出身,隻在乎人品和才能。
畢竟,這是一個為了家鄉甘願赴死之人。
估計大多數人也都和他一樣的想法。
“他們手裡還有一本書,上麵記錄的全是此道知識。”
“就以四輔官為例,剛剛設立時就是個空架子,很多規矩都是施行過程中慢慢修改而成。”
倒不是他不相信有天才,可天才也要有個度啊。
李祺啞口無言,這確實是一個比較有說服力的證據。
皇帝隻是下了一道旨意,讓他們儘快將二十萬軍戶抽調出來。
王莽可就是讀書人共同推舉出來的。
說起來,還真沒有可借鑒的先例。
“你儘快和白英見上一麵,問清楚該如何著手。”
讀書人群體的反應就比較兩極化了。
能讓朱元璋無視這一切,將公主嫁給他。
剩下的都是非常反對遷都的,勞民傷財,太折騰了。
“經過十餘年思考,能想到用這種辦法來解決問題,並不奇怪。”
並準備農具、種子等物品。
“從建立到現在,隻進行過微調,基本規則依然是最初的那些。”
北宋也差不多,雖然沒了燕雲十六州,但北方依然富庶。
“而這一次,還沒出問題,陛下就先將漏洞堵住了。”
“說明這項製度是經過無數次推演的,這完全不是陛下的風格。”
李善長搖搖頭道:“我了解陛下,他若是有這樣的眼光,當年就不會廢除科舉了。”
他入宮的時候才十三,今年也不過才十五歲,得多妖孽才能做出這樣的布局。
但對遷都這個事兒,百官的反應比較平淡。
南宋直接偏安一隅,也就無所謂南北之分了。
整個應天沸騰了。
李善長說道:“如果隻是新算學確實算不了什麼,可你想想新鈔上的新數字。”
倒不是說朱元璋做事衝動,不顧後果什麼的。
“可是現在,陛下卻不聲不響的想要變革。”
“讓公主出麵,與福清公主交好。”
隻有對陛下了解極深的人,才能察覺到事情不對。
“隻有一種可能,新數字和新鈔,是同一個人做出來的。”
就是要搞軍事改革。
李善長又說道:“再說科舉,陛下確有重啟科舉之意,此事我也早已知曉。”
李善長說道:“他出現的時機太巧,你想想,陛下是從何時開始布局的。”
李祺追問道:“哪裡不正常?我為何看不出來?”
李善長讚歎道:“難怪,難怪魏國公府和陳家的關係這般好。”
在這種情況下,徐達不可能猜不到背後的真相。
“這種事情,在沒有發生之前,很少有人能想到。”
“皇宮看似密不透風,實則一舉一動都在世人的關注之下。”
他們比較關注的是黃河改道。
李善長說道:“軍戶製,當初多少人勸說陛下都沒用。”
“而且就算有風聲傳出,你會信嗎?”
李祺忍不住問道:“您怎麼斷定是他所寫?”
雖然一開始大家都認為改道好,可真正實施了,要說心裡不忐忑那是騙人的。
“新鈔出現的時候,新數字才出現不久,還未真正傳開。”
他們關心的是遷都。
可不能遷啊。
皇帝一直想遷都,這早就不是什麼新鮮事兒了。
真正能影響到此事的是百官。
“啊?”李祺被這個消息打了個措手不及,整個人都呆住了。
——
隨著小會議的結束,遷都和黃河改道兩件大事,快速傳播開來。
“好一個奸猾的徐天德,不聲不吭又搶了個先。”
“以前我以為這一切都很正常,陛下廢除丞相之後,一直在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
最終他隻能說道:“這不正說明陛下高瞻遠矚嗎?”
更何況還有彆的好處。
“但名額分配製度不一樣……”
而戶部更不敢怠慢,戶部左侍郎邱廣安親自坐鎮洛陽,安置這些軍戶。
“隻可能是有人說服了他,並且給出了更好的解決方案。”
李善長也知道,僅憑這些確實不足以讓人相信,不過他有更多的整局。
“陛下之前廢除科舉,就是覺得科舉進士能力不足,不堪大用。”
“爹,您能想到這些,會不會有彆人也能想到?”
要說了解陛下,徐達肯定不比自己差。
“現在想來,傳的根本就是經濟之道。”
李善長反問道:“除了他還能是誰?”
“那群算學人搞出來的事情,你也知道吧?”
李祺嘴巴張了張,他本想說,或許是之前的朝代出過這個問題。
中原是華夏龍脈所在,理應將都城放在那裡。
“所以……你就等著吧,很快就會有消息傳出了。”
李祺也不禁點頭,這確實可以作為依據。
“之前以為他不與讀書人為伍,反而和那群學算學的攪渾在一起,難有大作為。”
李祺也終於有些相信父親的判斷了,說道:
天要塌了啊。
然而他們說了根本不算,隻能自己私下抱怨。
黃河改道牽扯太大了,河南山東以及整個淮水流域……涉及的區域太廣了。
李善長搖搖頭道:“是名額分配。”
陳景恪就算不是布局之人,也定然與此人有極深的牽連。
李善長點點頭,又搖頭道:“是應該結個善緣,但不能你我去做。”
“一開始大家都以為,他在傳授這些人算學知識。”
不隻是文官關心,武將更關心。
“可是內閣不一樣,它一出現各項製度就非常完善。”
李祺依然不相信這是陳景恪的主意:
“就算是有人為陛下出謀劃策,也不一定就是他啊,或許有彆人呢?”
同時下令戶部,在洛陽各縣為這些軍戶劃分土地。
大家有多餘用不到的票,請儘情像我砸來。
我不嫌多的。
感謝。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