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末多少事!
在真實事件之中,避重就輕,達成自己的一些宣傳目的······
桓溫覺得這是一個不錯的辦法。
杜英這個小子,還真的能夠不斷地給自己帶來驚喜啊。
“且說說,這些戲劇都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地方?”桓溫接著問道。
這擺明是想要詢問杜英,你這戲劇都是怎麼編出來的?
杜英下意識的看了一眼桓溫。
按理說,這戲劇作為一個新鮮事物,之後注定也會有很大的市場,應該是自己的不傳之秘才對。
可是桓溫就這麼問出來了。
似乎杜英就應該告訴他,天經地義一般。
杜英不由得感慨,剛剛還覺得隻要自己臉皮夠厚就無所謂,現在才發現,旁邊這個人的臉皮更厚。
大叔,你知道你是誰麼?
桓溫,你是桓溫啊。
能不能不要這麼厚顏無恥?
不過轉念一想,桓溫身為一個梟雄人物,如果什麼都講究道德禮法的話,那現在還不知道在哪裡尋覓自己的出頭之日呢。
既然桓溫已經問出來了,那麼杜英也索性並不隱瞞。
這可是自己以後的大靠山,自然沒有必要得罪。
這就相當於董事長問總經理,生產線到底是一個什麼原理,總經理就算是覺得這個董事長有可能自己再去開一家公司和他形成競爭,以擴大產業,那也得告訴不是?
當即,杜英便向桓溫詳細的講解了一個戲劇的編排要點,從劇本到選角,再到如何誇張、藝術的表現出來一個故事,還有如何才能通過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就調動觀眾的注意等等。
台上,“杜英”正和“王師”一起暴打“苻雄”;台下,真正的杜英正把自己的知識一股腦的交代出來,心裡在滴血。
這一出戲落幕,將士們爆發出海嘯般的歡呼,顯然這三個講述王師以及盟友——當然現在關中盟也是自己人了,隻不過這個消息還不是所有人都清楚——的戲劇,很得人心。
杜英也說的差不多了,本身他也不是科班出身,大多數都是靠著自己的理解,都不能說形成了體係,說的也是磕磕絆絆、大大略略。
桓溫也察覺到這一點,露出鼓勵的神色
“很不錯,以後賢侄就是這戲劇之路的開拓者,伯父也期待你能夠越走越遠,繼續努力。”新
接著,桓溫又溫聲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意見,包括台上那些演員的動作有些不規範、台詞總是過於激昂?反而讓人覺得“審美疲勞”?以及感覺缺少一些引人入勝的矛盾、出乎意料的轉折點等等。
杜英登時一驚。
這些問題,杜英當然清楚。
畢竟後世的電視劇也經常因為這些毛病而被人詬病。
隻不過杜英的時間有限?甚至就連劇本都沒有來得及寫完?很多台詞全都是演員臨場發揮,更不要說改善桓溫所說的這些問題了。
他今天也不過是為了先好交差罷了?之後肯定要做出改進的。
而桓溫第一次見到戲劇,就能夠指出這麼多問題?不得不承認?這的確是個眼睛毒辣的厲害人物。
聽桓溫的意思,他好像也隻是想要試探一下杜英,是不是願意和自己分享這些,並沒有想要另起爐灶的意思。
這也讓杜英鬆了一口氣。
桓溫雖然厚臉皮?但是總歸還是講規矩的。
而且他現在既沒有必要急衝衝的分走杜英的功勞?也沒有足夠的時間操心這些事。
詢問這些細節問題,似乎更多的是為了有所了解之後,提出一些個人的觀點和建議。
還不至於真的完全不要臉就好。
桓溫的話音還沒有落下,就聽見點將台上,參與演出的演員們已經齊齊上台?對著台下的將士們拱手行禮。
將士們之前哪裡見過這種新奇的表演?此時正是意猶未儘的時候,見到演員行禮?一個個也有些手足無措,但都還是起身?不過在還禮的同時,他們都大喊著
“再來一個!”
一個個中氣十足?聽著一點兒都不疲憊。
桓溫微微一笑?等到再上陣的時候?誰要是畏縮不前,那自己可就有得說道了。
台上的演員登時有些手足無措,他們此時也都在表演的興頭上,其實還真的想再來一個,可是奈何杜英給他們的劇本總共就隻有這三個,上哪裡再來一個?
一道道求助的目光掃來掃去,最終落在角落中的杜英身上。
“伯父,小侄失陪。”杜英向桓溫告罪之後,匆匆跑到點將台上。
驟然站在台上,看著下麵黑壓壓的人頭,還有無數期待的目光,杜英也下意識的咽了一口吐沫,難免有些緊張。
看來自己這一次選出來的這幾個演員素質還算是不錯,連夜突擊訓練之後,在這樣的場麵下還能鎮定自若的完成表演,已經很厲害了。
雖然他們的台詞並不是很多,而且其中大多數人都是這幾個故事得親曆者,就算忘詞了也能夠臨場發揮,但是臨場發揮本身也是一種本事不是?
杜英對著台下同樣一拱手,提了一口氣,朗聲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