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行聖醫!
第一千一百四十七章險地之一
符道包羅萬象,那符篆隻是其中之一。最廣泛的是符紙的製作,通過勾畫出符的圖案達到不同的實用目的,最常見的就是護體、攻擊、陣法,但這些製作很繁雜,首先考量的就是魂力的強弱。魂力越強,對符道的領悟越深,製作出來的圖案越複雜,效果也會更大。
符篆強調最多的是攻擊性,因為刻畫符篆需要的魂力更強大,一般修煉符道的人難以駕馭,所以想使得自己製作出來的符篆更厲害,就需要提升自己的魂力。
靈石族此次雖然是受罰在次空間裡,但對他們魂力的提升澤更有好處。這也是造就了象老族長這樣有實力的人在符道修為上更前進了一步。
古一行現在缺乏的就是實際操作,符紙、符篆這些材料都是必不可少的東西。初期用符筆和符刀進行刻畫,等熟悉掌握之後,這些工具都可以舍棄,直接用自己的魂力就可以刻畫出來,這就是符道大成的表現。
古一行現在要做的就是把這些基礎的東西一樣樣地熟悉完善,讓自己在符道上儘快恢複到過去的水平。他在這些專門賣各種材料的店鋪中挑挑揀揀,最浪費財力的就是符篆的材料,因為這些材料的質地很關鍵,要想製作成強大攻擊力的符篆,就需要更堅硬的材質來承受那股力量。
一天的時間下來,古一行把所有的東西都準備齊全,“司馬會長,這下可是齊備了,不知道一共花費了多少帝幣?”
司馬會長心中感慨,這修煉符道也真費錢,不比煉丹、煉器差。他哈哈一笑,“總共花費了十億三千萬帝幣,看起來修煉符道也是一個花費不小的一種大道。”
古一行心中很清楚,靈石族那些前輩過去沒有現在這樣的修煉條件,他們很多都很專一地選擇了其中的一種進行修煉。如今看到了這麼充裕的材料,古一行哪能放棄這樣的機會。
“好!我手裡有些靈藥到時候可以變賣,應該富富有餘。”古一行從從空間帶回來的那些靈藥,現在看起來這可都是位麵上的寶貝,就那些修煉魂力的靈藥在位麵上就不多見。現在古一行都把他們栽種到了空間當中,也可以大賺一筆。修煉符道是很燒錢的,沒有承受能力這修煉就很難達到想要的結果。
“司馬會長,今天咱們就直接出城,等到了婆娑海咱們再修整。”古一行建議道。
司馬光耀沒有反對,大家出了城直接往婆娑海而去。路上司馬會長把婆娑海的情況向古一行進行了介紹,“古大師,婆娑海地大物博,最常見的就是一些魔獸,它們比一般地方的魔獸厲害的地方就是它們的神魂攻擊力特強,它們的魔核也是修煉神魂力的材料。”
“其次,婆娑海有著特殊的靈藥,這是煉製魂力丹藥必備的藥材,但這些藥材往往很難尋覓,大多數都被魔獸把持。這也是位麵上此類靈藥奇缺的原因之一。”
“還有就是,那裡還有一種石頭,這石頭對於修煉神魂有輔助效果。長期在有這石頭的地方修煉對神魂力的提升具有加成的作用,並且它還有另一種效果,那就是可以阻擋神識的穿透,如果用這石頭建造一座修煉室,那就可以避免任何人的窺探。”
“還有就是那裡夜間會出現的聲波,這聲波傳說是一種不明生物發出的聲音,殺傷力很強,但也是一種修煉魂力的直接方式。大多數修煉者進入婆娑海的目的也在這裡。”
“司馬會長,看到婆娑城這般繁榮,和這婆娑海的特殊修煉環境有很大關係吧?”古一行問道。
“沒錯,這些修士抱著不同的目的來到這裡,就是為了各取所需。這裡不像魔幻森林那樣林密風險高,但這裡的魔獸更凶殘,實力也更強勁。有實力的修士一般願意選擇到這裡來曆練,就是因為這裡的視野開闊,隻要實力夠強就可以安然無恙。”
接著司馬會長笑了笑接著說道“可是,很多的修士也低估了魔獸的實力,往往存在著極大的風險。這婆娑海是位麵上不多的險地之一,就是在這裡隕落的修士最多。”
“師父,我這種實力是不是很危險呀?”孔苒此時也有點緊張地問道。
自從從孔家回來之後不久,孔苒就正式拜在了司馬光耀門下,成為了他的一名實力強勁的弟子。司馬光耀微笑著說道“有古大師和師父在,你不用擔心。”
雖然司馬光耀這樣說,但孔苒還是覺得自己可能會成為他人的累贅,“師父、古大師,如果遇到抵擋不住的危險,你們就不要顧及我,保全自己更重要。”
司馬光耀一聽哈哈大笑,“傻丫頭,這滿腦子想啥呢!我們既然敢來這裡,就會共同進退。到了萬不得已的情況下,你就躲進古大師的空間裡,這樣就可以確保萬無一失。”
孔苒臉色微紅,他雖然不知道古一行空間的情況,但一般空間都是很私密的地方,是不會輕易展示給其他人知道的。可孔苒怎麼會知道古一行的空間會是一個小天地,那可是一個能夠修煉的地方。
“孔小姐,你就放心吧!遇到危險你就躲在我們身後,真遇到麻煩的時候,我會把你和會長都送進我的空間裡,這樣就算是逃跑也更方便一點。”古一行之所以這樣說就是不想讓人知道他的實力已經是這個位麵上最強大的那一個。
“多謝大師,我這裡就不客氣了。這些年修煉丹道,卻實力上進展的並不過。原想著自己又不去打打殺殺武技實力無關緊要,但後來才發現這都是相互相成的事情,白白耽誤了那些日子。”
古一行聽了也是莞爾一笑,“其實丹師需要的不是武技,而是魂力的提升,隻是魂力的提升往往和武技的修煉有不可分割的密切聯係,再說提高武技修煉也可以增加壽元一舉數得,切不能掉以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