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當球長!
來自愛爾蘭的史密斯看著手中一萬英鎊的支票,整個人都激動地不能自已。這並不是因為到他手中的一萬英鎊這比財富,而是因為他相信自己真正的找到了靠山。
未來的愛爾蘭一定能向波蘭人那樣,重新以一個國家的身份出現在歐洲。
他太激動了。
法國人向他出示了幾封來自波蘭的書信——刪去了反法內容,甚至是幾封信拚湊起來的,史密斯看了後都恨不得要高聲的嚎叫起來。華沙大公國雖然隻是原先波蘭—立陶宛聯合王國的一部分,隻有原先王國三分之一都不到的土地——其領土僅僅包括原先普魯士所瓜分得到的那一片領土(在1809年又增加了被奧地利所控製的那部分),但是它的誕生給了波蘭人以希望。
這些信也給了史密斯希望。
波蘭人已經渡過了最漆黑的黎明之前,迎來了黎明,看到了希望,那現在的愛爾蘭呢?
波蘭人已經看到了希望,看到了黎明,愛爾蘭人卻還在漆黑的黑暗中慢慢的摸索。
這一刻史密斯對眼前的這位老朋友充滿了熱情和敬意,他站起身,恭恭敬敬的對著他鞠了一躬。
這一鞠躬並不是針對這個聯絡員——法國人十分謹慎,自始至終都隻暴漏了眼前的這一個人。史密斯的這一鞠躬是對眼前這個法國人背後那股強大勢力的。拿破侖這個時候都能成為愛爾蘭的守護神。
“請您一定向尊敬的拿破侖陛下致以愛爾蘭人最崇高的敬意,愛爾蘭人民需要法蘭西的幫助,法蘭西會永遠是愛爾蘭人最忠實的朋友。”
史密斯的眼淚都要流淌下來了。
法國人對史密斯沒有什麼客氣的,他們都算是老朋友了。作為駐歐辦吸納的中級歐洲探員,他每年可以從駐歐辦領取1000英鎊的生活費,完成任務期間更是有豐厚之極的特殊津貼,完成任務後還有大筆金額的任務獎勵。就像他對麵的史密斯,這票任務至今法國人已經拿到了整整一萬英鎊了,跟愛爾蘭人受到的這筆資助的金額一樣。
法國人與史密斯已經很熟悉了,他乾脆直截了當地說。“拿破侖陛下雖然戴上了皇帝的桂冠,可他捍衛的依舊是自由、皿煮,保衛的是大革命的果實。《法國民法典》、《政教協議》這些製度與法蘭西過往的政治製度是完全不一樣的,你應該能分辨的出內裡的差彆。”所以法蘭西注定是要征服俄羅斯的,因為沙皇統治下的俄羅斯已經是現在歐洲最最保守、最最頑固的封建堡壘。偉大的拿破侖陛下有責任、有義務把仇大苦深的俄羅斯人民從沙皇的專至統治下解放出來。
“俄羅斯與奧地利境內的波蘭革命者已經團結在了一起,正在策劃一場起義。就在波蘭和立陶宛的土地上!根據我所知道的情況,波蘭人已經組織起了5000人的隊伍,並且成立了一個革命委員會。這個委員會的領袖現在已經來到了巴黎……”法國人滿嘴的謊話,忽悠史密斯說波蘭將要爆發革命。而也正是因為波蘭的革命者已經實打實的行動了起來,所以巴黎的拿破侖陛下對於波蘭人為贏得自身民族獨立而奮鬥的革命精神十分感動。雖然波蘭的這些革命者既缺乏經費,又缺少武器,但是他們有法國的支持,那一切困難就全都不是困難。
法國人目光灼灼地看著史密斯,“你們必須行動起來。隻有讓陛下看到了你們行動的成果,你們才能得到更多更大的支持。而我們”法國人的雙手指向自己,“也將在陛下的心目中擁有更高的地位。所以,這一次,我們會給予你最大程度的幫助,但在一個月內你們必須要行動起來。”
“哪怕是搞一次恐怖襲擊——”
“那當然,那是一定的!”史密斯乾脆地點了點頭。
法國人要看到實際成果,這很正常。光出錢不出成果的事情,就算換成史密斯是法國人,他也不會做的。
“經費方麵我方還可以讚助,再……10000英鎊,你可以選擇是紙幣還是黃金。”
“我可以向你保證,隻要你們能行動起來,你們一定能得到更多的資助。就連購買武器的渠道,對我門來說也不是問題!我所負責的一家商行就經營著軍火生意。”
“那可太好了!”史密斯滿懷信心又心滿意足的點點頭。“我替愛爾蘭人民感謝法蘭西的幫助!請您務必轉告尊敬的拿破侖陛下,讓他等著看我們的表現。”事實上史密斯也知道,這件事兒未必就能直接送到拿破侖的耳朵裡去。
法國的情報機構歸秘密警察負責,而法國的秘密警察又歸內務部長負責,這跟中國的情報體係有些相似,或者說歐洲各國現在的專門情報機構學習的都是中國。秘密警察並不是真的警察,這跟拿破侖之間差著好多層次呢。自己麵前的這個法國人,很可能隻是法國某情報部門的某個情報小組。
但史密斯絕對不會拆穿這一切。眼前的法國人是他們最大的金主,也是最大的希望,可得罪不起。
而至於‘行動’,史密斯已經有了初步計劃。他也不是白癡,在來倫敦的路上他就計劃了這一切。法國人的催促隻是讓他行動的決心變得更大,更堅定。他相信自己一定能搞個大新聞的。
同時史密斯內心裡也很激動,因為他看到了自己組織的未來發展方向——革命委員會。
是的,這是一個非常棒的設想。自己完全可以跟其他的反英秘密組織聯係起來,初步就建立一個聯係機構,等到時機成熟了再發展成為委員會或者說議會,史密斯很期待自己成為委員長或議長的那一天。
不過在這個時空,愛爾蘭人還真的有可能提前贏得民族的獨立,不至於向原時空那樣,非要等到一戰之後,大英帝國元氣大傷的時候,才敢玩獨立。
而且1845年到1850年間的愛爾蘭大饑荒也很可能會避免。倒不是說愛爾蘭的馬鈴薯那個時候就不腐爛失收了,而是說那個時候的愛爾蘭很可能已經是一個獨立的國家,他們可以大批量的進口糧食。而不是像英國政府乾的那樣,救助措施不力,反應緩慢,甚至還趁火打劫,落井下石。英國人在愛爾蘭大饑荒最嚴重的幾年間,每年仍然從愛爾蘭向英國本土輸入糧食。而且整個饑荒期間愛爾蘭都是糧食淨出口。這種根本不顧愛爾蘭人民死活毫無人性的做法,使得這場自然災害迅速演變成人禍,最終讓愛爾蘭人口銳減了將近四分之一;這個數目除了餓死,病死者,也包括了約一百萬因饑荒而移居海外的愛爾蘭人,這些人絕大部分都移民到了美國。而同樣是大饑荒,1782年至1783年的饑荒,當時的愛爾蘭政府把港口封閉,全部糧食價格大降,以自救。
對比起來,英國人真真不能怪人家愛爾蘭共和軍!他們祖先當年做下的孽,人家後輩就是報仇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