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遼文忠王!
南樞密院。
耶律夷臘葛將耶律賢送來的名錄,與罪證親自押至南樞密院,並將耶律璟的旨意傳達。令南衙一一簽書後,交由門下審議,而後交翰林院起草製誥。
時南院樞密使已由高勳調任,因今年初高勳率軍攻益津關大勝,其後宋請互市,擔心高勳鎮南,令宋邊軍不忿生事端,遂調職。其於天祿年間便擔任過南院樞密使,此番算調回了。
高勳卻是怎也沒想到,剛回南樞密院一個多月,便來了這樣的大案。高勳查看那些名錄時,見從三品以上罪皆輕述,四品以下則原封不動送來,暗讚晉王好會處事。此事若處置得當,晉王將譽望所歸,他自是鼎力支持。
高勳與幾位南院樞密副使、知南院樞密副使、知事決議後,發簽令,令刑部、大理寺、禦史台三司會審此案,一律依法查辦;令名錄中人,凡有職位者一律革職待罪。
他正要將簽令發往門下省,讓侍中蕭思溫核審,不料蕭思溫卻過來了。
“諸位樞相安康。”蕭思溫笑嗬嗬招呼。
“閣老安康。”
“何等喜風,將蕭閣老給吹到咱南衙來了。”
一眾同僚喜著打趣,蕭思溫笑嗬嗬,說道“哎呀,建州的風。”說著,將幾頁信函遞於高勳“勞煩諸相公簽書。”
高勳接過展開,眾人齊齊來看,隻見信上寫著
拜請令榆州、建州自六月始易田地者,有異議則可至州府申訴。若有申訴則交易失效,買者退其田地,賣者退其資錢,任何人不得阻攔。
再拜請令,凡參與賤購田地者,罰錢,按購田數兩年田產之資計。
再拜請令,榆州、建州,州府出資賠付田地損毀之民,按毀田數兩年田產之資計。待貪腐案結,以罰沒之資充還州府,之餘上繳國庫。
再拜請令,工部設工事,使榆州、建州流民有事可為,以防作亂。
樞密副使觀之訝異道“執事有方,此何人所書?”
蕭思溫回道“小婿。”
“韓家四郎回來啦?”
“恭喜恭喜,總算要喝蕭閣老家喜酒啦。”
蕭思溫苦笑道“剛入建州便被此事絆住,心憂流民之困苦,特來為百姓尋條活路。”
高勳忙是謙道“哪裡哪裡,治民之事,本我等南衙份內之職。”說著將信書交給小吏,吩咐道“交簽書院,就依此簽令。簽完令,用完印,交蕭閣老審議。”
“喏。”小吏趕緊接過,送往南衙簽書院。
蕭思溫則與南樞密院眾使攀談起來,皆是問何時喝喜酒。
蕭思溫則推諉於韓家,笑道“此事自然看韓家,豈有我急著嫁女,人家不著急娶媳之理?”
“哈哈哈,是也是也。”
這南樞密院之前身乃漢人樞密院,再前身則是漢兒司。即是最初由太祖設立,韓知古掌管的主管漢人、漢軍事務的機構。
韓知古薨逝後,遼太宗改為漢人樞密院,遼世宗改為南樞密院。一路改製下來,至如今已經不治漢軍了,隻掌漢人民戶、財政、刑法等事。於地位上,便由與北樞密院平級,變為低北樞密院一級。
南樞密院的簽令八百裡加急發來,耶律賢立即持節鉞,督導韓匡武、趙延照按名錄拿人。一時間,竟將州獄填得無立錐之地。
耶律賢帶著封存好的緝拿爰書回驛館,見星夜霧濃,韓德讓屋裡的燈還亮著,他進來招呼道“還忙呢?”
“沒辦法,榆州、建州司法參軍、司田參軍、司戶參軍等皆入獄。退田之事正好涉及戶、田、法,趙使相假公服委托於我。誠然,此事關乎民生,交予他人,我亦不放心。”韓德讓回著話,卻未有空抬眼一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