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者造反指南手冊!
第140章過夜
這聲音聽起來好似並不大,可在這同樣不大的殿堂內,卻顯得異常直入人心。
華時不知道潘璋聽這聲音的觀感如何,他就知道他現在膝蓋都是軟的,差一點就啪地跪了下來。
隻不過因為他站在潘璋的後麵,所以潘璋根本沒注意到他的異樣。
或者說,潘璋也根本沒空暇去注意他。
安慶緒如今早已今非昔比,久居於人上,在他不刻意壓製的前提下,早已舉手投足間儘顯威嚴。
潘璋乍時都感覺有些目眩神迷。
畢竟這種威嚴,可絕對不會是在一個體弱多病的天子身上所能夠產生出來的。
隻是潘璋畢竟不是草包,他很快便回過神來,滿臉的義正言辭道“外臣是大唐臣子,天地君親師,外臣跪拜於大唐天子是理所應當,跪拜於旁人卻是為天地所不容。”
“天地自有法則,外臣豈敢擅改之?”
華時原本看到潘璋張口,心中便下意識的一陣膽寒。
畢竟潘璋這心直口快和暴脾氣,在大唐的朝廷上是出了名的,有時候真的發起怒來,即便是蕭相也要避讓其三分。
華時很怕潘璋這個時候分不清形勢,直接開口頂撞。
尤其是在把他自己口邊最常見的那叛賊兩個字帶出來,華時隻感覺自己的脖子都是涼颼颼的。
但是當他聽完潘璋所說的話之後,華時便是一愣,隨後帶著有些異樣的眼光,看向前麵的潘璋背影。
這話……雖然也有那麼幾分強辯,但和潘璋以前的言辭和態度相比,卻已經是極為溫和了。
華時一時間都分不清,眼前的潘璋,是不是他所認識的那個潘尚書。
潘璋當然還是那個潘尚書。
隻是潘璋能做到一部尚書的位置,固然有因為如今時局混亂,他借亂世而起的一番助力。
但他本人也同樣是有腦子和能力的。
他在大唐朝廷那邊位高權重,也就隻有蕭相等幾位宰輔能壓他一籌,而且這些宰輔還需要他們來一起合力去對抗李輔國。
潘璋當然不用刻意壓著自己的脾氣。
甚至他還要故意將自己的脾氣放大。
隻要他時刻衝在對抗李輔國等人的最前線,蕭相這些朝廷宰輔就會愈加看重他。
他在朝中的地位也會更穩固。
所以潘璋雖然在朝廷上素來有心直口快和壞脾氣的稱號,但他這份心直口快和壞脾氣向來都是對準的李輔國,或者是那些朝廷的低級官員。
絕對不會真的對和自己平級的同僚,甚至是比自己更高級彆的宰輔發作。
蕭華很清楚潘璋的性格,李軌也是一樣。
所以李軌才會推舉潘璋前來,蕭華也會同意李軌的推舉。
安慶緒沒有回頭,語氣平淡。
“大唐於天下不仁,抽江南河北以供關中享樂,如此無視天下百姓之王朝,其君主亦配稱天下之君嗎?”
潘璋仍是一臉坦然。
“我食唐祿,便是唐臣,此乃亙古不變之天理。”
“食君之祿,便理該為君分憂。”
“我潘璋絕非背君之徒!”
潘璋並沒有去正麵回答安慶緒的問題,因為他很清楚,抽血河北江南一直都是整個朝廷的基調。
當初長安朝廷上上下下數百位官員,絕大多數都出自關隴。
其背後各個家族的勢力盤根錯節。
這些人掌握朝堂的話語權,那肯定不能讓朝堂的稅賦真的分攤到他們自己的頭上。
可是國家還要照常運轉,勳爵還要照常享樂。
那這負擔自然需要有人去承擔。
自唐朝開國便與關隴結下仇怨的河北自然是首當其衝。
隻是這雖是朝中許多高位所默認之事,但卻並不能擺在明麵上來說。
在明麵上,大唐天子是天下的君主,是天下人的君父。
不論是關隴,還是河北,亦或是江南都是一樣的。
宣傳的口徑絕不能出錯,而且要異常統一。
否則一旦將那些默認的準則拋出去,天下必會瞬間四海崩裂,天子的名譽也要被砸個稀巴爛。
一旦天子的名譽喪儘,四海之臣皆不以天子為尊,必會重蹈兩晉之故事。
所以潘璋對這些事情絕口不提,隻是一口咬定,自己乃是大唐之臣。
順便還非議了一句安祿山的背主行徑。
安慶緒搖了搖頭,輕輕笑了一聲。
潘璋非議他的意思,他當然不會聽不出來。
安祿山以前深受李隆基寵愛,雖然寵愛這兩個字對於一輩子都在權力漩渦裡打轉的李隆基來說,實在是有些天真與夢幻。
但不可否認,除了死死將宰相的位置握在手裡,沒有將出將入相的準則安放在安祿山的身上。
以此等手段,同時吊著邊軍大將的胃口,並且還能借助邊軍大將的勢力壓迫朝中官員。
除了這些以外,李隆基在各種待遇的問題上,對於安祿山確實是極好的。
甚至可以達到無人能出其右的地步。
背叛一個如此優待自己之人,為人所不齒是理所應當的。
可那是安祿山的問題。
跟我安慶緒有什麼關係?
安慶緒從來就沒有想過要替安祿山遮掩那些不義的行徑,所以潘璋這番話看起來是攻擊力滿滿,但是真的打在安慶旭身上的力道,卻根本所剩無幾。
“罷了,你是唐廷派來的使者,還是談談正事吧。”
安慶緒緩緩轉過身子來,道“你呈上來的那份章程,朕已經看過了。和議不是問題。”
“朕也願意和大唐保持和平。”
“但是首先,朕要看到你們的誠意。”
潘璋微微眯了眯眼睛,道“敢問大燕皇帝陛下想看到什麼誠意?”
“對戰爭懺悔的誠意。”
安慶緒道“你們在章程上說了,不忍心見到兩國百姓深陷於戰火當中,希望兩國罷兵言和。”
“既然你們也知道戰爭對兩國百姓不利,那總應該表現出一二,你說朕說的可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