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仙歸來重塑大秦!
第110章兄長在上,請受小弟一拜
韓信和趙佗相談了許久,基本都是趙佗問,韓信回,剛開始還像上司詢問下屬,隨著內容的延伸,話題的擴展,一問一答間,倒越來越像學生向先生請教。
二十三歲的趙佗,再如何身居高位,在韓信麵前,也就是個初出茅廬的小子,願意跟他說這麼多,是因為趙佗對他有用,否則韓信可沒這麼多耐心,忍著疲乏困頓,來教導一個跟自己沒任何關係之人。
夜幕沉沉,二人聊著聊著,最後說到了對待桂國這個問題上。
趙佗道,“阿信有經天緯地之才,百戰百勝之能,何須招降這些蠻夷?我撥你一隊兵馬,將之一一剿滅屠殺,徹底解決問題,不是更好?”
韓信搖頭,“這場戰爭,不是單靠武力屠殺就能解決的。”
趙佗疑惑道,“戰爭不就是武力征服?”
“話是不錯,然征服並非屠殺,再者,嶺南地域廣闊,道路不通,即便有獨輪車運糧,依然難以維持大規模的清剿行動。”
韓信端起茶小飲了一口,徐徐道,“退一步說,即便真能將南越蠻夷屠殺殆儘,大秦得來這片白地有何用?中原能遷過來多少人口?道路不通,又多險隘,誰又能保證遷居而來的這些人日後不會變成另一個‘蠻夷’,不會生出割據之心?
征服南方,重點不在占地,而在征服人心!”
韓信停頓了一會兒,繼續道,“我……姑且大膽猜測一下,陛下發動伐越戰爭,目的並非單純為了占有控製這裡的每一寸土地,而是為了宣誓主權,為了讓越人知道,北邊有強大的大秦帝國,從今往後,南方百越是大秦的領土。
即便日後南方再生叛亂,但是這裡已經烙下秦的烙印,後世之人提起,也會說一句,自古以來南方百越便是中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三分軍事,七分政治,這是韓信重活一世才學會的道理。
軍事單純的隻看強弱,強者可以隨時掀桌子,掀了桌子以後,桌上的一大部分人還得對他點頭哈腰,俯首陳臣。
弱者,你得把桌子扶起來,還要跟掀桌子的人賠禮道歉,該割地割地,該賠款賠款,一條條照著辦。
不辦?繼續掀!
軍事是不需要妥協的,誰拳頭硬誰說了算。
而政治卻需妥協退讓。
現在的南方之地,通話隻能靠吼,交通基本靠走,甚至大多數地方走都走不通,他韓信就是再能耐,也不可能把越人屠儘,而激進的手段,隻會引起對方更強烈的反抗,屠睢就是例子。
曆史上,在南方持續了兩千年的羈縻製度絕非偶然,秦漢唐宋元明清,每一個朝代都在少數民族聚集地選擇類似的治理方式,難道是那些統治者心大,能容忍這種國中之國?
不是不想,而是不能,再強盛的王朝,想要徹底征服邊疆地區,也要付出極大的代價,漢武帝打匈奴,耗儘了文景之治給他積攢的所有家底,即便如此,也沒能徹底征服匈奴這個民族。
更何況,從某些層麵來說,現在的秦國其實是個六百多年的老邁王國。
吃了軍功爵製度的甜頭,統一後就要吃軍功製的苦頭。
秦始皇南征百越,北擊匈奴,固然有他征伐的野心,又何嘗不是轉移矛盾的手段?
然而外部矛盾永遠隻是外部矛盾,內部不解決,總有崩盤的那天。
對於現在的秦國來說,或者說在中原沒有足夠的移民來填滿南邊之地前,羈縻,就是最好的統治方式,隻要你不反叛,一切都好說。
但是很多話,韓信現在根本不能說出口。
聽完韓信這些話,趙佗緊跟著又問,“那依伱之見,該如何征服南方百越?”
韓信這時候卻又賣起了關子,他放下茶盞,十分恭謙言道,“在下區區小吏,不敢多加妄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