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仙歸來重塑大秦!
第127章又見故人
柴勇被城頭叛軍說得無言以對,想他從六歲開始,就跟著父親在菜市場混,從來都是他說得彆人啞口無言,何嘗被人懟得無話可說?
這家夥無賴本性顯露出來,一麵和城頭胡攪蠻纏,一麵派人去後方尋求幫手。
士兵們正在砍伐樹木安營紮寨,韓信坐在湟水邊的一塊石頭上乘涼,旁邊一群士兵拿鐮刀在清理附近的荊棘雜草。
聽來人稟報完城上城下對話,韓信直接吩咐道,“讓他回來,把話傳到了即可。”
“唯!”
士兵正要離開,附近一位正在割草的青年人突然朝韓信說道,“將軍,在下能讓城內叛軍相信,將軍真能赦免開城獻降者。”
韓信回頭看去,青年二十來歲的樣子,個子瘦高,略有些駝著背,雖然乾了好一會兒活,臉上卻依舊沒什麼血色,跟其他人比,顯得太過蒼白虛弱。
韓信打量著青年,覺得此人有點麵熟,自己從前好像見過這張臉,不是來南越之後,而是更久的從前。
第一世的記憶太遙遠,已經想不起來。
那青年見韓信看著自己卻沒開口,又道,“若能讓叛軍相信將軍真可以赦免,他等開城投降的幾率會更大。”
“上前說話!”
韓信對那人招了下手。
青年連忙放下鐮刀,小步快走上前,雙手交疊在胸前,拱手行禮,“見過將軍!”
雖然穿著葛麻衣物,發髻也因連日行軍有些淩亂,禮卻做得分毫不差,韓信問道,“讀過書?哪裡人士?叫什麼名字?”
青年回道,“在下陸賈,九江郡安豐縣人,少時讀過幾年書,前些日也幫著給將士們寫書信。”
“陸賈?”
韓信終於想起來了,這不就是劉邦的幕僚麼,曾被劉邦派去遊說項羽,釋放呂雉等人質,不過沒能成功,後來又出使南越,遊說趙佗歸附漢朝。
文帝時期第二次入南越,勸說趙佗放棄帝號,再次向漢稱臣。
讀過後世史書,韓信知道此人學的是儒家,不過他能融彙黃老道家及法家思想,提出“行仁義、法先聖,禮法結合、無為而治”,為西漢前期的統治思想奠定了一個基本模式,著有《新語》等著作,是個了不起的思想家、政治家兼外交家。
第一世韓信見過陸賈,不過和他並不熟,幾十年前的記憶,加之青年陸賈和中年陸賈長得也不太一樣,是以有這麼個能人在自己隊伍中,他竟然不知。
“將軍聽過在下之名?”
見韓信念著自己名字的時候眼中帶有恍然之色,陸賈好奇詢問道。
“我一位已故友人也叫陸賈,再次聽到此名,略有些感慨罷了。”
韓信信口扯了個謊,指著旁邊一塊石頭,“坐下,說說。”
“謝將軍!”
陸賈拱手又行了一禮,走到石頭上跪坐下,同韓信說起了一樁秦國的陳年舊事。
“二十年前,陛下剛親政那會兒,鹹陽發生過一起宦官叛亂事件,那名宦官名喚嫪毐,並非閹人卻藏匿於後宮……”
陸賈簡單介紹了嫪毐,以及那場意圖殺害秦始皇的叛亂。
“叛亂平定後,嫪毒與衛尉竭、內史肆、佐弋竭、中大夫令齊等20餘人,或被梟首,或被車裂,皆誅三族,然四千餘參與叛亂的舍人門徒卻並未受重刑,罪輕者處以“鬼薪”(罰作勞役,為官府砍柴),其餘則被奪爵流放蜀中,未曾殺戮。”
“秦律軍法並非不可違,隻要陛下開口,便是謀反亦可免死,將軍可先許諾,事後會找陛下求情,赦免死罪。
這些戍卒本就不是同一地方之人,將軍方才讓人喊話,赦免最先開城之人,此離心之計已然紮進叛卒心裡,現下隻要讓有的人相信,您真能保他等之命,為了求得一線生機,定會有人生出彆樣心思,此事多半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