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仙歸來重塑大秦!
第179章賀蘭山爭奪戰(一)
爭奪賀蘭山不隻是為了塞上江南這塊肥沃的土地,更是為了上千公裡疆域的得失。
這座山脈阻隔了遊牧民族的鐵騎,使中原的西域防守向西推進五百多公裡,這座山也是遊牧民族進攻中原的跳板,自古以來就是兩家爭奪的重點對象。
曆史上西夏王朝曾把賀蘭山打造成一個大兵庫,李元昊把全國十分之一的兵力放在賀蘭山,成吉思汗率鐵騎進攻西夏,共五次戰爭,四次劍指賀蘭,無數將士馬革裹屍於賀蘭山腳下。
今天,遊牧和農耕兩種文明,將在這座山下展開曆史上的第一次賀蘭山爭奪戰。
北風獵獵,旌旗招展,在冒頓數日忐忑不安的等待中,秦軍終於出動了。
廣闊平坦的西套平原南端,兩千輛戰車整齊列於靠近黃河的東側,五千騎兵列於西側,人數並不多,但因為排列齊整,加上統一顏色的甲胄,看起來氣勢十分驚人。
在五千騎兵後麵,還有八千騎兵正源源不斷從預留的通道內湧出來,這八千人是負責去堵住賀蘭山脈四個關口的。
“咚咚咚!”
沉重的鼓聲中,馬兒開始有些不安地刨動起前肢,它們似乎都知道,這個聲音一響起,就該撒蹄奔騰了。
三鼓一到,騎士們輕磕馬腹,所有的戰馬都緩緩動了起來,跑出一小段距離後,速度越來越快,馬蹄轟隆,車輪滾滾,在賀蘭山腳下揚起漫天塵土。
不同於中原的城池鄉邑,草原人居住的都是氈帳,帳子一起隨時可搬家,他們不必守什麼要塞城池,整個西套平原隻有一座賀蘭城,位於平原最中心位置。
冒頓早在一個月前就把南邊的部族全都遷到了賀蘭城附近,他也沒有把自己的兵馬拉到平原最南端這裡來和秦軍開打,而是陳列於七十餘裡外的賀蘭城附近,他估摸著,等秦軍的車騎奔馳到這個位置,馬兒差不多該疲乏了,他再發起衝擊,開局先給秦軍一個下馬威。
這家夥想得很美好,卻不知這是在給秦軍從容布置各處防線的時間。
賀蘭山險不易逾越,溝通東西的通道主要有賀蘭口、蘇峪口、三關口和拜寺口(均為現代地名,古名不可考),冒頓把戰線往後退,等於主動讓出了兩個關口。
此次任務中負責守這兩個關口的秦軍打都不用打,直接過去占據通道,就堵住了兩個冒頓可能逃脫的窗戶。
這也是冒頓不知韓信打的是全殲匈奴兵的想法,所以根本就沒想過占據賀蘭山口,而且就算他要逃,也是往北邊逃,不可能向西。
韓信每經過一個關口,便讓隊伍原地休息,將養馬力,他順道去查看關口的具體情況。
因為賀蘭山南部山體比較低緩,為了防止外敵入侵,明朝時期在南麵修建了一條長城,又於山口的地方修了座關卡,在進山的道上築起防禦城牆。
第一處關口比較寬廣,兩千騎兵防守會有漏洞,韓信便讓士兵往關口內推入五裡左右,尋一處比較狹窄的地方布防,一千五百騎列於中間通道上,另外五百人分布於左側另一分道上。
第二個關口兩側皆是懸崖絕壁,口子比較窄,兩千騎兵圍堵太多了些,便又騰出五百人跟著戰車隊伍。
就這樣走走停停,一直快到中午了,還沒走到敵軍視線內。
冒頓等了兩個多時辰還不見秦軍身影,心中不免有些著急起來,一會兒派出去的探馬回來稟報,他才知道韓信居然走一段路便讓隊伍停下休息半個多時辰。
也是,對方並不傻,一口氣衝到七十裡外直接開打,那真的是找虐。
冒頓抬頭看了看逐漸升到中天的太陽,再不打太陽就要下山了。
他沒讀過中原人的兵書,卻也知道一鼓作氣的道理,如此大張旗鼓把大家召集來,不好第一天隻出來吹了一上午風就回去,這樣會影響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