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仙歸來重塑大秦!
第234章此事你作何解釋
過函穀關後,隊伍進入內史地界,又行了三日抵達鹹陽郊外,留守的大臣,秦始皇的兒女、夫人,贏姓趙氏宗族成員,浩浩蕩蕩數百人前來迎接皇帝靈柩。
這一日,鹹陽滿城哀慟!
哭得最悲痛的是秦始皇的兒女們,以長公子扶蘇為首,二十三名兒子,十名公主,包括已經出嫁的公主們,跪在皇帝棺槨前悲聲痛哭。
新君未立,這二十三個兒子誰都有可能,從前那些不敢肖想帝位的公子,此時也不免動起了心思。
皇帝駕崩的消息早就已經傳到鹹陽,兩個月時間,再難過的心情也消磨得差不多了,但是為了顯示自己的純孝,今日個個都哭得都很賣力。
當然,這其中也有真心難過之人,比如扶蘇公子,自那年被貶去雁門,他已經兩年沒見過父皇,再見之時沒想到已經天人永隔,扶蘇幾乎哭到暈厥。
留守在鹹陽的大臣和皇室宗親們跪在公子們後麵磕頭,再遠一些是沒有跟隨去東海郡的郎中、外郎等郎衛,還有隨行宮女侍從,以及鹹陽附近民眾,不管是否真的悲痛,反正每個人都在哭。
天子七日而殯,七月而葬,秦始皇死於三月二十七日,韓信對外宣布死訊是二十八日,這一路從東海郡回來,已經過去兩個多月,早已過了七日而殯之禮。
不過鑒於皇帝是死在外麵,在路上的時候,李斯等人就商議,以回到鹹陽這日開始算,七日後入殮停喪待葬,移於殯室,等到明年一月下葬驪山陵。
驪山陵從秦始皇十三歲登上王位就開始修建,到現在已經過去三十三年,仍未竣工,其建築工程不但有地下廣闊的陵墓,還有地上龐大的宮殿,地下部分已經完成九成了,地上的卻還沒開始動工。
韓信建議地上宮殿不必再修,先集中人力把地下部分修好,趕在明年入葬前完工。
皇帝死得突然,為了不耽誤入葬,也隻能如此。
眾人哭過之後,把皇帝靈柩迎回鹹陽宮,這裡已經準備好了一副更大的棺槨。
周禮規定天子棺槨四重,親身的棺稱椑,其外蒙以兕及水牛皮;第二重稱地也,以椴木製成;第三重稱屬,第四重稱大棺。
秦始皇雖然一直在追求長生,對陵墓、棺槨的準備卻也不含糊,他自稱始皇帝,殯葬規格自也要有彆於周天子,他給自己準備的是五棺二槨,內裡棺材有五層,外麵還要套兩層槨。
屍體以大量冰塊鎮著,停留七日後會正式入殮到秦始皇自己準備的棺槨裡。
在這七天,公子們隻需守靈即可,至於大臣們,目前對他們來說最重要的自然是新君人選。
國不可一日無君,回到鹹陽宮次日,群臣把韓信請去了隔壁偏殿。
三公九卿,宗室族老,滿滿當當齊聚一堂,看這架勢,今日是必須得定下新君是誰。
會議最開始由李斯詳細闡述皇帝遇刺經過、臨終遺言,以及那場項氏叛亂的經過。
李斯剛發完言,立即便有人對韓信救治皇帝的手法提出疑問。
夏無且已經決定站在韓信這邊,這一次沒有再做縮頭烏龜,站出來為韓信作證,證明那時自己隻診得皇帝沒有脈搏呼吸,並未摸過心跳,又從醫學角度來闡述,人如果沒有脈搏和氣息,並不代表真的死亡了。
最後他還從殯葬上來論證,為何人死了之後要停靈幾日才能入葬,便是怕出現假死的情況。
眾人半信半疑,有個人居然叫囂著溺亡一名內侍,讓韓信現場施救,以證明那手法真能將瀕臨死亡之人救活。
“用什麼內侍?”
韓信看了眼提議的廷尉左監,對郎衛喝道,“來人,將席左監拉出去溺斃,寡人將他救活給諸位看看!”
“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