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仙歸來重塑大秦!
第236章定大事
對於新君人選,爭得最激烈的就是蒙氏兄弟和趙高的一眾黨羽,這雙方的競爭幾乎是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
其他大臣和宗親中,儒墨、黃老學派者渴望天下太平,渴望自己的學問能夠達成治世,這些人偏於支持扶蘇。
法家則偏於胡亥,因為扶蘇在始皇帝還活著的時候,就敢公然反對國策,指責刑法太過嚴苛,他身邊的博士淳於越曾多次提過恢複周禮,行分封。
扶蘇受儒墨影響太深,若由他即位,絕對會將始皇帝的政策改得麵目全非,甚至全盤推翻,這是法家絕不能接受的。
還有某些潛藏的縱橫家在看到六國起兵後,則希望由昏聵之人即位,隻有將局勢攪亂,他們才能從亂中取勝、由亂中取利。
相比較已經成年的扶蘇來說,胡亥這個半大小孩更符合縱橫家的需求。
“扶蘇公子為長,自古以來,長幼有序,當立扶蘇為帝!”
“長公子兩年前被陛下打發去雁門為監軍,即便戰爭結束,陛下也沒有將他召回,可見是厭棄長公子。相反,胡亥公子時常陪伴陛下,深得聖寵,當立胡亥為帝!”
“陛下讓長公子為監軍是為曆練,後因求仙,這才沒想起將公子召回,怎就是厭棄?”
“長公子離開兩年,除了偶爾上一封奏疏,可有私底下關心過陛下身體?兩年沒問候過陛下一句,陛下一走,他便立即跑回來爭奪帝位,如此不孝之子,如何能承大統?”
旁邊另一人附和道,“正是此理,長公子在鹹陽便時常頂撞陛下,去了雁門對陛下身體不管不問,是為不孝,不可為帝。”
“胡亥年歲太小,主弱臣強,是為國家之禍!”
“胡亥公子已經十六了,且熟讀秦律,陛下亦時常將他帶在身邊教導,誇他聰穎好學,主何弱?”
秦始皇沒來得及立太子,長幼兩派為了搶帝位,開始在堂上對噴了起來,扶蘇除了占一個長子名頭,似乎再沒有任何優勢,還因為從前經常和秦始皇對著乾,被冠上了不孝的名頭,而胡亥雖年幼,因為得寵陪伴皇帝的時間多,反而有更多優勢。
眾人爭論不下,堂上吵吵嚷嚷像菜市場,最後有人乾脆把韓信推出來,問他想把玉璽交給誰。
韓信故作為難,“如此大事,豈是我能決定的?”
韓信心裡想立胡亥,好讓這天下亂得更快些,但他不能來做這個決定,否則來日昏君顯露本性,丟了天下,他這個決定人也就成了秦的罪人。
韓信想了一下說道,“不如把二位公子請來,問問他們的想法?”
趙高一聽這主意,便知韓信是站在胡亥這邊的,因為他太了解扶蘇公子了,這是一個十足的爛好人啊,不但同情天下萬民,對兄弟姊妹也十分愛護。
胡亥是所有兄弟中最小的,幼年喪母,扶蘇從小就十分關愛這位弟弟,胡亥又是個會來事的,嘴甜,不但哄得秦始皇對他疼愛有加,扶蘇對他也比對其他兄弟更好。
“此等大事,確實應當把二位公子請來!”有人附和了韓信的提議。
趙高道,“我這便遣人去叫二位公子!”
他走到殿門外,叫來兩名候在外麵的內侍,對二人低聲交代了幾句,二人心領神會,忙去正殿請人。
了解扶蘇的幾位大臣心不由自主提了提,又想,公子應該不會在這種大事上犯糊塗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