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仙歸來重塑大秦!
第235章一諾重比千金
韓信實在沒想到,這些人居然會把自己想成楚國反賊的同夥,甚至牽來一匹馬做偽證!
當然,重點不是龍俊的這匹馬,而是殺入秦軍大營的那些叛軍坐騎,秦楚兩邊馬鞍馬鐙出現的時間實在太過巧合,解釋不清。
韓信感念始皇帝知遇之恩,在他臨終時接下攝政王的詔書和玉璽,就是答應替他保江山,但在心底裡,韓信並不想當這個攝政王。
六國對秦的仇恨實在太深;法家‘強國弱民、強本除末’的思想太致命;皇帝看似有無上權威,地方政府運作實則已經失效;耕戰立國的製度體係已經不合時宜……
種種弊端需要革新,外有反秦大軍,內還有時刻想把他趕下台的群臣。
靠先帝授予,有權無勢的攝政王,如何能放開手腳革除弊政?
六國的仇恨可以隨著始皇帝的死、秦國的覆滅而消亡,然而新政要實施,就必須把舊的體係打破,給這個帝國換上新鮮血液,才能獲得新生!
韓信本就打算回到鹹陽後,以能力不足以勝任,主動除去攝政王封號,交出玉璽回地方當封疆大吏。
他也想過這些人會找各種理由逼自己交權,卻沒想到出手如此狠,直接給自己冠上反賊同夥的罪名。
當六國反賊也不是不好,但是對現在的韓信來說,如果真坐實反賊同夥的罪名,他將失去王離、趙佗等人的支持,上郡的將士也不會再聽他的,他將成為彆人眼中的小人。
“廷尉怕是不知,我和項氏有不共戴天之仇,怎可能和他同夥?”
有仇?
廷尉愣了愣,便聽韓信說起了往事,他先說的是十幾年前父母輩和項氏結下的仇怨,這個捏造的仇當初在刺殺項羽時就曾對梁軒說過,然後又說起四年前,項羽去淮陰遊玩,曾差點被他殺死在淮河之事。
“此事當時的淮陰縣令、縣尉、縣丞等人皆知曉。哦,對了,穆右尉此次也跟著回到鹹陽,廷尉若不信,可傳他來詢問。”
“至於馬鞍馬鐙,此物的設計靈感來源於家師,家師當年授課時曾說過,若是給馬匹安上硬馬鞍,不知是否能增加平衡。
我在淮陰時便在嘗試做出一副硬馬鞍,隻不過後來被征去南越,此物便擱置了。家師收的弟子並非隻有我一人,或有同門師兄弟跟隨項氏也未可知,廷尉若沒有實證,僅以此物便要定我的罪,那未免太過牽強了!”
韓信話音剛落,趙高立即為他解釋起來,“大王和項氏有仇這事,鹹陽許多貴婦皆知,去年大王之妻親口對我那弟妹所說,做不得假。”
韓信沒想到趙高居然會為自己說話,他有些奇怪的看了趙高一眼,正好趙高也正看他,眼神充滿了善意和友好。
韓信似乎明白了他的意圖,這是想先充當好人,好讓自己把玉璽交給胡亥。
雖然有趙高幫忙說話,韓信還是把穆聲叫來做證,證明數年前他確實差點把項羽殺死在淮河,穆聲甚至說出韓信和梁軒聯手舉報項氏莊園私藏逃人一事,也是因為此事,項氏被拆分,一部分遭流放,一部分被遷虜。
這件事情做不得假,廷尉登時無話可說,又把矛頭對準了司馬欣、董翳,還有當初被皇帝派去東海郡調查龍俊身份的幾個負責人,皆要問罪。
董翳急忙向韓信求救,“大王,我真是被蒙蔽,並非有意要害陛下,況且我在東海郡也立了功,能否將功折罪?”
廷尉道,“秦律隻有以爵抵罪,何來將功折罪一說?你等間接害死陛下,是為誅三族死罪!”
董翳慌了,跪行到韓信麵前哀求,“大王,大王您答應我的,可以饒我不死,我願意以爵位相抵,求大王救我,救救我……”
“爵位相抵,也隻能免誅三族,直係親屬一樣要受刑。”廷尉毫無感情地說道。
韓信麵露不忍,對廷尉道,“我軍能擊退叛軍,董都尉功不可沒,再者,我當時確實答應要保他一命,可否網開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