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地兩端各豎有兩根木柱間嵌滿木板的球門,下端開一圓孔作為球室,就誰把拳頭大小的球打進去誰就算贏。
此外,球門和小球皆雕紅畫彩,十分醒目,有助於觀看。
當然了,還有一些非常簡單的規則,比如不能用手,隻能揮杆,避免打球變成打群架。
如果把球杖換成刀……
念頭一閃而逝,國家推崇這個確實很有必要,尚武精神可不能缺。
倭國地形狹長,多山地,故而馬匹很矮小,配上他們的身高,頗有種猴子騎狗的奇妙畫風。
故而在出場以後,並沒有獲得什麼喝彩,大家都嘖嘖稱奇,對倭國取得勝利並不抱有什麼期望。
相比之下,新羅人個頭高一點,但並不是很有血性,被唐軍教訓了幾次以後,更是如此。
此外,派來的使團人數也不多,會武藝、擅騎射之輩更少,抓了做泡菜本事一流的廚子充數,勉強湊齊十二名隊員。
“沒意思。”
看了一會兒,李賢搖搖頭。
周王和相王也不禁皺眉。
要不是後麵有一場大唐迎戰吐蕃的比賽,孟凡都忍不住想走。
“這群小矮子還挺凶……”
隻有豆蔻之齡,在孟凡眼中,就是個純純小姑娘的李令月,看著隻跟自己差不多高的倭人橫衝直撞,大呼小叫,比分竟稍稍領先,忍不住感慨。
最終,新羅憑借一記絕殺,捍衛了自己坐在倭國上席的事實。
可惜沒誰感覺刺激,就單純菜雞互啄罷了,當成熱鬨看即可。
正戲終於要開始了,不知為什麼,孟凡感覺接下來可能會出現意外。
就在這時,聽得副台上爆發一陣響徹雲霄的歡呼,視線重新投向球場時,隻見大唐羽林軍棚隊將馬尾巴紮起,手執球杆策馬進場了。
歡呼聲久久不絕。
這場比賽在帝都長安的禁宮內舉行,用後世的話來說,叫做主場優勢,尚未開始,就在氣勢上就勝了吐蕃人一籌。
眾所周知,大唐養馬業異常興盛,特彆是這種為皇家比賽選用的馬匹,都是一代代精挑細選培育而出,以突厥馬為主要品種,雜交了一些其它血統,使耐力、靈活性和親人性等方麵更加突出。
吐蕃那邊的馬匹比之稍矮,但耐力方麵絕對沒得挑,比突厥血統的馬還要強,因為它們生活在高原地帶。
相比於剛才亂糟糟的比賽,這次無疑更有觀賞性,吐蕃球隊將賽馬脖子上的鬃毛悉數剪短,羽林軍這邊則把馬鬃編成了花型,雙方都將馬尾緊緊地編紮起來。
之所以這麼做,是為了避免激烈比賽中,出現糾纏的現象,耽誤賽事進程。
很專業。
隨著雙方列隊排好,一字排開,健壯馬腿猶如肌肉叢林。
一通鼓響,正式開始。
唐軍打到了第一杆,喝,一聲清脆的大響,球杖的月牙頭在地麵激起了好大一片黃土,馬球被打得遠遠飛了出去。
緊接著,蹄聲暴響,猶如驚雷一般,雙方人馬都在追著球緊攆。
歡呼聲不斷。
然而,這樣的情況並沒有沒持續多久,唐朝文武就目瞪口呆了。開場不到半刻鐘時間,吐蕃人就連進三球,這群人似乎是有備而來,球技十分厲害,從羽林軍中挑出來的銳士被衝得毫無還手之力。
副台之上,吐蕃使者見狀哈哈大笑,很是得意。
主場被虐?
還是欣賞完歌舞、用禦廚手藝填飽肚子,再來此忍受這種一邊倒的節目,看自己人被虐?
百官乃至宮中女子,自然看著不爽,有士卒高喊:“二郎,換二郎上場。”
天後有四子,前太子病逝,二郎自然是現太子李賢,宮中禁衛都知道他球術很厲害,故而帶頭呼喊著他的名字,想要將頹勢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