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來,並非博覽群書,就能知天下事。”汪廣洋道,“想要知天下事,還得行萬裡路。估計隻有深海遠航,才有可能見到這種龐然大物。”
“就算你深海遠航都不一定見得到。”高啟道,“聽湯帥說,他帶去的老漁民,已經在海上生活了數十年,他也沒見過這麼大的魚。當時他還以為是見到了海神,和其他百姓一樣,不停的跪拜呢?”
“宋師,百姓們在跪拜,我們要不要一起跪拜?”馬君則向宋濂問道。
在古人眼裡,但凡大的超出常識的東西,都不是凡俗之物。所謂事出反常必為妖,眼前這條魚體型之龐大,很顯然屬於反常。
此外鯨的體貌像《逍遙遊》裡的鯤,因此它就不是妖,而是神物了。
古人沒有科學的概念,很多時候地方官吏帶著百姓求雨,皇帝都會親自祭拜天地。簡單的說就是,所有古人都是信奉神靈怪異。
“不可!”宋濂道,“雖然此魚大的反常,但我等身為朝廷官吏,不可和百姓一樣。”
“說的不錯。”汪廣洋道,“如果我們都跪拜,那成何體統?”
“因此就算我們中有疑惑,也必須要穩住。”宋濂道。
其餘的文官聞言,紛紛點頭,一直認為應該這樣。
“就算它不是凡物,還不是被湯帥給捕到了?因此在我看來,它並沒有什麼大不了的。”高啟道,“當今皇上乃真龍天子,在真龍麵前,它這個海中之物,也得乖乖俯首。”
“此言有理!”人群紛紛說道。
……
“聽湯帥說,這條大魚的名字好像叫做‘鯨’”呂昶道,“而倭國海有鯨的事,是那人告訴皇上的,皇上這才派湯帥下海去捕,沒想到還真給他捕到了。”
“看來天下的奇物奇事,也有我們不知道的。”高啟道,“由此看來,那人的學問果然高出我們很多。”
“不但學問比我們高,就連見識也比我們高多了。”呂昶感歎,“我敗在他手中,不怨。”
本來,這一批讀書人,對隱居在山中的‘那人’還是非常不服氣的。俗話說文人相輕,他們就從來沒有服過誰,但現在他們是真的服了。
他們當中,有人知道‘鯨’的存在?
而秦宇不但知道天地間有鯨存在,而且還知道鯨生活的地點。
這麼一對比,高下立判。
“這條魚,果然大的非同小可啊!”淮西黨那邊又是另外一個團夥,李善長感歎道。“莊子曰: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
“的確是大的罕見。”胡惟庸道,“曆朝曆代,都沒有捕到過這麼大的。”
“但凡異物降世,必是祥瑞之兆,就比如說鳳鳴岐山。”李善長道,“強如漢武帝時代,唐太宗時代,都沒出現過此等祥瑞,由此可見,即將出現的洪武盛世,必定要超過漢武帝時代和唐太宗時代。”
……
所有文武大臣,所有百姓,都被湯和捕到的這條鯨,給震撼到了。
各種猜測,各種臆斷……群臣議論紛紛,百姓高談闊論,頂禮膜拜。有的認為是祥瑞,有的覺得是異端,不過不管是什麼猜測,都覺這是一件千古奇事。
一時間,應天府的城門之外,比過年還要熱鬨。
當年鄭和下西洋從非洲帶回來一頭長頸鹿,當時的滿朝文武大臣,都說那是麒麟。一個個都是一副沒見過世麵的樣子,而今天他們看到的是一頭鯨。
鯨比長頸鹿大了無數倍,而且顏值更高。
體型極其像鯤,更加符合人們心目中的祥瑞之兆。
……
“這條魚真是太大了,我還從未見過如此大的魚。”武將那邊,人群也在驚歎不已討論不休,鄭國公常茂道,“要是把他放進鄱陽湖裡,估計會把湖裡的魚全部吃光。”
“我估計鄱陽湖都裝不下它。”鄧愈道、
“想當年,在鄱陽湖水戰的時候,我也在湖裡麵釣到過一條大魚。”曹國公李文忠說道,“當時花了我九牛二虎之力才釣上來,當時那條魚有兩百多斤。而眼前這條大魚,足足有五萬斤!不可相提並論,不可相提並論……我釣的那條和這條相比,簡直就是螞蟻。”
“你在鄱陽湖釣到過兩百多斤的大魚?吹牛!”然而衛國公鄧愈卻直接戳穿了他的謊言,“以你那釣魚技術,連白條都釣不道。”
“你敢說我不會釣魚?”李文忠怒了。
“等下一定要問問湯和,他到底是怎麼把如此大的一條魚弄上來的。”常茂道,“他能把這麼大的魚弄上來,釣其他的魚還不是小菜一碟?”
“你的意思是說,湯和是釣魚高手?”
“那是肯定的,釣大魚需要技術,那就是要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