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平頭百姓的聲望蓋過了皇上,是不是該殺?百姓都感念他的恩德,而沒有感念皇上的恩德,這樣的人是萬萬留不得的。”
“他已經得到了最為可怕的民心。”
“這樣的人,如果哪天振臂一呼,擁護者必定千萬,到時候就是大明的滔天巨禍。”
“第二個理由呢?”朱元璋的語氣,依舊很平淡。
“其二,他讓皇上實行的公田製,得罪了諸多跟皇上一起起事的功臣舊部。”楊憲道,“如果殺了此人,可以極大的修複皇上和那些舊部的關係。”
“第三呢?”朱元璋又問道。
“第三,那人已經不再隱居深山,他出山了。出山就要封賞,否則就是皇上賞罰不明。”楊憲道,“可是以他的功勞,皇上封他個什麼?”
“他讓大明空前強盛,對內國庫收入超過數十億,對外征服了高麗和倭國,讓所有百姓豐衣足食,還建立了三皇信仰,以道立國……”
“整個大明因他而改變,整個九州因他而變天。”
“這樣的功勞,封王恐怕是遠遠不夠的,因為他已經立下了不賞之功。”
“這樣的人,皇上要如何安置才算妥當?”
“既然想不出妥善的安置法子,那就隻能殺之。”
“讓他成為百姓心目中一個永遠的神話,一個遙不可及的傳說,就是對他最好的安置。像他這種存在,是不適合活生生的,出現在大家麵前的。”
“因為他在所有人心中,是神,而不是人!”
“可是,他為大明,為華夏立下如此,改天換日之功,如果殺了,咱豈不是在卸磨殺驢?”朱元璋道。
“晁錯當年的功勞不大嗎,他還不是被景帝給腰斬於市?”楊憲道,“因此,像晁錯、秦宇這樣的人,雖然與國家與民族有大功,但卻萬萬不能讓他活著。”
……
“皇上!楊憲的話,萬萬聽不得啊!”此時,外麵突然響起一聲焦急的大叫,幾名老臣衝進門來,
進來的是劉伯溫,汪廣洋,以及詹同,單安仁等一乾老臣。進門之後,立刻跪下請罪,“因為楊憲的話,實在是太禍國殃民,
所以臣等才顧不得失儀,還望皇上恕罪。”
“殺不死秦宇,的確是大事,咱恕爾等無罪。”朱元璋皺眉道。
看到是自己老師帶頭反對自己,楊憲頓時覺得無比尷尬。問道:“老師,弟子這麼做,也是為了皇上著想,為了大明江山著想,如何就禍國殃民了?”
“對啊,楊憲說的有哪點不對了?”朱元璋也問道。
“回皇上。”劉伯溫這才穩定了一下自己的情緒,道:“因為楊憲剛才說的幾條理由,一條也站不住腳。”
“如何就站不住腳了?”楊憲不服氣的問道。
“其一,楊憲說,秦先生的聲望如今已經蓋過了皇上,百姓隻會感念他的恩德,而沒有感念皇上的恩德,完全不是這麼回事。”劉伯溫道,
“皇上以貧賤的身份起家,驅除韃虜,收複河山,挽救漢家天下與存亡繼絕,”
“這樣的功績,是任何人也比不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