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是國庫出!
其次,因為大明王朝的百姓生活富足了,他們全都在開足馬力生孩子。導致讀書的適齡孩子數量,大幅度增長。
現在的大明王朝,有上億兒童。
四五年後他們都到了入學的年齡。
到時候,花在教育上的開支,恐怕是一筆天文數字。
“李相,此事不好乾啊!”一名翰林院學士道,“其主要難點在於銀子不夠。如此龐大的一筆開支,如果全部從國庫出,國庫恐怕也拿不出來。”
“金行行長呂昶是出了名的吝嗇,想從他那裡拿錢,就好像從他身上割肉一樣。”
“是啊。”另一位大臣道,“雖然大明王朝現在發展迅猛,國庫的銀子可堪稱充實,但實行九年義務教育的這筆銀子花費,數目實在是太大了。”
“據臣估算,起碼要花費四萬萬兩銀子。”
“就算朝廷發展再迅猛,也經不起這樣的折騰。”
“列位說的這些,老夫都知道。”李善長聽了眾人的抱怨之後,沉聲道,“上位在朝會上的時候並沒有讓我去呂昶那裡拿銀子,估計也是知道這筆開支太大。不想從國庫出,害怕影響大明經濟騰飛的勢頭,讓我自己想辦法。”
“陛下又要讓李相去開展自然科學的義務教育,又不給銀子?”那些翰林院學士道,“這不是既想要馬兒跑又不給馬兒吃草嗎?”
“誰說不是呢?”其餘幾位淮西大臣,紛紛抱怨。
“看來,隻能自己想辦法了。”李善長感歎道,“這次推行自然科學義務教育,關乎國計民生,因此我們必須要排除萬難,不怕吃苦,無論如何也要把陛下交待的這個艱巨的任務個完成了。”
“是!”眾人紛紛拱手答應。
這次是李善長青史留名的絕佳機會,因此他拚了老命也要乾好。老朱似乎也看準了他這一點,因此沒有給他撥銀子。
至於能不能完成,就要看老李的能力了。
不過,朱元璋相信他能乾好。
因為關係到切身利益的事情,能激發出人們最大的潛力。
“李相,話雖如此,但我們該如何排除萬難呢?”一大臣提出了自己的疑問,“沒有錢,是什麼事情也辦不成。我們就算再努力,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是啊,就算我們把全部家當拿出來,也不夠需要花費的銀子的九牛一毛。”另一名大臣道。
這件事情如果辦成功,李善長會名垂青史,他們同樣也有名垂青史的機會。因此這幾人都很努力,甚至想過把自己的錢拿出來。
“上位這是讓我們空著雙手,去乾幾萬萬兩銀子的事情啊!”最後一位大臣感歎,“沒有任何依仗,我們如何能完成?”
“我們並非兩手空空。”李善長道,“聖旨,就是我們最大的依仗。”
“雖然上位並沒有明確讓老夫去呂昶那裡拿多少銀子,但相信讓他拿個幾百萬兩來支持教育,他也無法推脫。”李善長道。
“幾百萬兩也不夠啊!”旁邊大臣立刻道。
“其餘的大頭,我們就得另辟蹊徑,想出奇招了。”李善長道。李善長不愧是大明第一文臣,在切身利益的逼迫之下,
他被激發了無窮潛力,腦袋一轉,終於想出了一個絕妙的辦法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