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臣遵旨!”李善長道。
“這實行自然科學九年義務教育,是清除儒家之後,曆史上的第一次。如果你能辦好了,將來也必定會名垂青史。”朱元璋道,“後世的史書會這樣記載,李善長是開展自然科學教育的偉大教育家,華夏幾千年曆史中的第一人。”
“多謝陛下栽培!”聽到朱元璋給他畫的這個大餅,李善長激動的聲音都顫抖了。
而且李善長通過自己的智慧判斷,這個大餅有一天,還真的有可能實現。因為大家都已經看到,自然科學對社會發展的貢獻。
隻要不蠢,人們都可以看出,以後自然科學必定會成為主流。
儒家那些人情之學,必將會淘汰。
看到李善長居然得到了這麼好的一個差事,群臣都羨慕不已。
古時候的讀書人,畢生最大的追求就是名垂青史。就連配享太廟都讓他們不能自拔,更何況是以其他方式名垂青史?
為了名垂青史,他們甚至不惜付出一切代價。
“雖然我們並不能確定,橫亙在兩地的喜馬拉雅山脈到底大不大,但可以猜測得到,它一定很難翻越且人跡罕至。”朱元璋想了想道,
“判斷的依據,就是一些地理誌上,關於烏斯藏邊疆的零星記載。”
“既然無法打通陸路的聯係,那麼此事就暫且作罷。”
“飯要一口一口的吃。”
“還是先開展大明的自然科學義務教育,取代四書五經。然後在大力發展東風鐵龍,等待天方從海上運送石油過來吧。”
“皇上聖明!”群臣道。
……
李善長作為開展自然科學義務教育的主要負責大臣,在接到旨意之後,立即展開了動作。召集了一群辦事大臣,商討具體實施方案。
為了名垂青史,這次他做事非常積極,有著拚了老命都要乾好的打算。
首先是傳達聖旨,讓各個行省的府學,州學,縣學,大力刊印數學,物理,化學第一冊。作為第一批啟蒙教材,發放到各級學府。
其版本,統一用明教版教材,大明王朝教育出版社。
其次,官辦學府,學童入學前九年不收取任何費用。
第三,嚴厲打擊教育舞弊,抓住即斬。
普及自然科學教育聽起來簡單,實行起來卻很難。
其主要的難點還是在於銀子。
想象一下,大明王朝突然要改版書籍,舉國上下有多大?十五個行省的教材全部都要用新的,需要印刷多少本教材?
造紙用的材料跟得上嗎?
伐木,砍竹造紙需要大量人力物力,印刷需要大量人力物力……以前的大明王朝雖然也印刷書籍,但完全沒有這次這麼巨大的規模。
以前印個幾十萬本四書五經就頂天了,而現在要印刷幾千萬套書籍。
這麼一大筆錢從哪裡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