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坐在椅子上,表情陰晴不定,他心動了,可這件事太大了,不是他能做得了主的。
就算倭國真有那麼多銀子,他也不可能輕而易舉的就將銀子運回大明。
那畢竟是倭國的地盤,倭國能眼睜睜看著他把倭國的東西運回大明?
不可能的!
既然如此,那大明和倭國勢必會爆發衝突,甚至直接開戰!
朱高煦沉默了良久,才輕輕吐出一口氣看向蘇澤說道:“你想太多了,先不說你說的是真是假,倭國乃是我大明的不征之國,朝廷不會同意的!”
蘇澤倒是沒有意外朱高煦會這樣說,此事他心中早有腹稿。
不征之國是明朝朝貢體係以及海禁政策下的重要政策。
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二十八年版的《皇明祖訓》宣布將朝鮮、日本等15個海外國家列為“不征之國”,告誡後世子孫不得恣意征討。”
其實朱元璋建立大明後,與倭國的關係並沒有好到哪裡去,倭國還曾經把大明的使者給殺了,就算是兩軍交戰也不斬來使,顯然倭國人是非常猖狂的。
也就是說,將倭國劃為大明的不征之國是朱元璋的意思。
可當時大明的情況和現在不太一樣,當時不征伐的原因有很多。
第一,打倭國需要海軍跨海作戰,這對明軍很不利。
第二,倭國距離大明很遠,對大明不足以構成威脅。
第三,那個時候的大明需要休養生息,不適宜擴張。
元末狼煙四起,使得百姓流離失所,生活非常困難。
那麼既然大明建立了,是需要穩定的。
這個穩定不僅僅是政權的穩定,也需要休養生息,發展經濟。
第四,骨子裡的朱元璋就沒有擴張的本性。
在趕走了元朝政府,大明雖然仍然有持續的軍事行動,但主要是針對蒙古人,並非其他的國家。
其實並非倭國,朱元璋立的“不征之國”總共有十五個,這些國家大部分都是鄰居。
這一點從大明的疆域大小便可看出端倪,大明一直以來便是以天朝上國自居,對周邊的國家並沒有什麼侵略性。
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當時大明的統治階級思想固化,隻想著關起門來過日子,對周圍的那些窮鄰居看不上眼。
可既然蘇澤來了,那肯定就不能這麼算了,彆的不說,倭國他是一定要打的。
蘇澤意味深長的看著漢王說道:“漢王殿下,為何大明要和倭國開戰呢?”
“倭國不是有很多倭寇在我大明沿海肆虐嗎?”
“既然倭國不能約束好這些亂我大明沿海邊境的倭寇,那就讓大明代勞好了。”
“不征之國隻是說說罷了,還能真的永遠不打?”
“等到時候成船成船的銀子運回來,陛下和朝廷還會說什麼嗎?”
“難不成眼睜睜的看著那些白銀扔在倭國?”
“隻要殿下你想,剩下的就交給臣便好了,臣一定為殿下安排妥當,決不讓殿下為難!”
蘇澤既然想忽悠朱高煦當打手,自然不會當甩手掌櫃,一些需要動腦子的事情就交給他好了,朱高煦隻需要帶頭衝鋒就行了。
要是朱高煦死在了倭國.......
哦豁,倭國的狗崽子居然敢殺我們大明的王爺,大明能咽的下這口氣?
想到這裡,蘇澤心思一動,要不想個辦法把漢王坑死在倭國?
為了大明,為了讓曆史上的那些慘劇不再重演,犧牲一個漢王好像也挺不錯的啊。
而且還能讓朱高熾安穩上位,為朱瞻基日後即位鋪路,怎麼算他都不虧啊。
朱高煦察覺到了蘇澤異樣的眼光,神色不悅的冷哼了一聲。
“你在想什麼,本王怎麼覺得你想坑本王?”
“沒有沒有,漢王多慮了,臣怎麼會坑漢王你呢。”
蘇澤訕笑一聲,有些尷尬,連忙低頭喝了口茶掩飾自己的異樣。
蘇澤低頭喝茶的時候心中暗罵一聲,漢王挺警覺的啊,這都能被他看出來。
同時蘇澤心中也在暗暗告誡自己,以後要謹慎一些,最近有點太膨脹了,不是罵朱棣就是想著坑死漢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