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朱棣的身影消失不見,蘇澤才回過神來,連忙向著太子請罪。
“殿下恕罪,臣失禮了!”
先前他隻顧著朱棣了,全然忘記了太子還在,這倒是有些失禮了。
還好朱高熾並沒有在意,隻是擺了擺手說道:“不礙事,既然你與瞻基是好友,私下裡倒也不用如此多禮。”
換成一些心眼小的儲君恐怕會因此記恨蘇澤的失禮之舉,可朱高熾本就是一個老好人,再加上琢磨不透朱棣對蘇澤的態度,自然語氣溫和了不少。
先前朱棣對蘇澤的親昵之舉,朱高熾在一旁可是看的膽顫心驚。
這姿態可不像是皇帝對臣子的姿態,反而更像是把蘇澤當成是小輩了。
雖說朱高熾也知道這其中是因為朱瞻基的關係,可他也願意和朱棣一樣對蘇澤多幾分寬容。
蘇澤哪敢把這話當真,連忙說道:“臣不敢!”
他在朱棣和朱瞻基麵前還敢吊兒郎當,在太子麵前可不敢如此隨意。
朱棣雖然是皇帝,雖說他一直在朱棣麵前保持著一副謹小慎微的姿態,可心底其實不那麼害怕。
實在是先入為主的印象作祟,即使現在知道了朱棣是當今陛下。
蘇澤還是無法將那個在清風縣和他討價還價的老爺爺,和曆史上的永樂大帝聯係在一起。
一開始有些怕怕的,可後來他和朱棣聯手坑了一次文武百官之後倒是沒那麼怕了。
簡單來說就是人設崩了。
至於朱瞻基那就更不用說了,三年的時間相處下來兩人早就成了無話不說的至交好友,相處起來自然很是融洽。
但他和朱高熾可不熟,就算這位儲君不得朱棣寵愛,可人家畢竟是儲君,他現在還掛職在東宮呢。
蘇澤說話的時候也在打量眼前的朱高熾,打量這位曆史上以仁義著稱的仁宗皇帝。
和記載中一樣,朱高熾身體很胖,走路都需要人攙扶,臉上掛著和煦的笑容,忽略掉他的身份,乍一看就像是一個笑眯眯的胖叔叔。
蘇澤可不敢輕視了眼前這位胖叔叔,要知道曆史上朱高熾在位時間不長,可還是有幾分手段的。
還是燕王世子的時候便率領萬人軍隊抵禦李景隆五十萬人的圍攻,保下了北平城。
先不管李景隆是不是在打假賽,起碼這場戰役聽起來就夠唬人的。
漢王趙王蹦躂了那麼多年,還是沒能把這位從太子之位給弄下來,說明這位並不是像看起來這麼簡單的。
可能後世人對朱高熾最深的印象便是立儲爭端,可也不能因此忽視了朱高熾的才能。
朱高熾儲君之位不穩不代表他無能,而是很多方麵原因的,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身體有疾。
事實上朱高熾雖然在位時間不長,僅有九個多月,可他在位的時候事情可沒少乾。
在位期間為政開明,發展生產,與民休息。
赦免了建文帝的許多舊臣,平反了許多冤獄,廢除了許多苛政。
在軍事上,修整武備,停止了永樂時期的大規模用兵。天下百姓得到了休息,為“仁宣之治”打下基礎。
蘇澤雖然不認同朱高熾的一些理念,可不得不承認朱高熾對得起仁宗這個諡號。
他雖然沒有朱棣的武功,可文治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明成祖朱棣數次北征,朱高熾都以太子身份監國,朝無廢事。
可以說,朱棣能數次北征還得多虧了朱高熾在國內運籌帷幄,不然大明早就被戰爭給拖垮了。
什麼永樂大帝,不過是朱高熾的征北大將軍罷了,雖是一句戲言,可還是有幾分道理的。
站在大明百姓和文官的角度來看,朱高熾是當之無愧的明君。
蘇澤卻隱隱覺得日後兩人之間必定會產生分歧,說到底還是理念不同,朱高熾和那群儒家讀書人走的太近了。
而蘇澤又注定和那些人不死不休,兩人勢必會因此產生分歧,不過那都是後話了。
蘇澤在打量朱高熾,朱高熾也在審視蘇澤。
這三年來,朱瞻基每每提起蘇澤皆是誇讚之詞,簡直對蘇澤推崇的無以複加,他耳朵聽的都起繭子了。
朱高熾上下打量了一番,心想,此人皮囊倒是不錯,當得上一句玉樹臨風,至於才華如何,尚未可知。
兩人相對站立,就像是在進行一場麵試。
朱高熾笑道:“站在後花園談事也不妥,去偏殿坐坐,本來本宮早就應該見一見你的,隻是國事繁忙,沒抽出時間。”
蘇澤自無不可,和朱瞻基一起結伴跟在後麵前往偏殿。
太子妃打量了蘇澤一會兒,皺著眉離開了,並沒有跟著一起。
她還當她家那傻妮子真是為了口吃的才整天想著出宮呢,今日見了這蘇澤一麵倒是覺得沒那麼簡單。
那蘇澤當真是生的一副好皮囊。
也就是太子妃不知道蘇澤平日裡是個什麼德行,不然得說上一句人倒是長得好看,可惜長了嘴。
太子妃如何評價自己蘇澤並不知曉,此時他與朱瞻基並肩而立跟在朱高熾的後麵。
朱瞻基一路上對著蘇澤擠眉弄眼,蘇澤全都視而不見,他現在還有些生氣,差點被朱瞻基給坑了一把大的。
朱瞻基渾然不覺,用胳膊碰了碰蘇澤的肩膀,蘇澤怒目而視,險些就要當場發飆。
他恨不得打死朱瞻基這個狗東西,虧他還想著西山的無煙煤挖出來了接濟一下這個窮鬼。
結果這窮鬼窮的都沒銀子結婚了,還有心情鼓搗火藥!
要不是你是太孫,你特麼連老婆都娶不上!
結個婚還要從國庫拿銀子,真是丟人的很啊。
蘇澤很是嫌棄朱瞻基這種窮鬼,都多大人了,結婚還要靠全國百姓出力,真是......讓人羨慕啊!
蘇澤想想有些難受,這三年來他起早貪黑,沒日沒夜的忽悠冤大頭做買賣。
好不容易才攢下來幾十萬兩銀子的老婆本,結果進京才幾天,不僅沒了十萬兩銀子,連老家的地都給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