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林一果斷采取了應對,但是並沒能阻止嘟嘟打車的上升勢頭,僅僅是保證控製了對於萬裡出行的影響程度。
因為隨著活動影響力的擴散,兩家的數據都在瘋狂增長:用戶數量、注冊司機數量、訂單量……
用林一的話說,他們現在正在用金錢開道迅速試探打車市場的潛力到底有多大,在觸碰到那個極值之前增長速度就還能保持,沒到大家分餅的階段。
但是,嘟嘟打車很快就碰到了彆的問題。
程惟急急忙忙地找到自己的cto張搏:“怎麼回事,今天一整天嘟嘟打車app前後已經宕機多次?”
張搏告訴他:“經過幾天的快速增長嘟嘟的訂購規模已經連續翻番,但是我們之前的服務器處理能力無法承擔這樣大規模的訪問。”
程惟毫不猶豫地說:“馬上加,需要多少台服務器都可以立刻到位!”
這裡就可以看出程惟不懂技術了,張搏不得不跟他解釋。
“這不是加幾台服務器就能馬上解決的,因為前後需要的處理能力有數量級上的差異,原有的架構已經無法適用了,必須要重新搭建才行。”
好在程惟雖然自己不懂,但他並沒有瞎指揮,不過還是立刻想到了一個問題。
“為什麼萬裡出行沒有出現這樣的問題?他們啟動的時間比我們早,現在的訂單量應該已經在我們之上了,可是我特意去觀察他們的app運行始終十分穩定。”
張搏有點猶豫地表示:“我可以肯定的是,萬裡出行的服務器在這次活動之前專門升級過。”
“如果是活動開始之後才做準備,不可能在毫不影響使用的情況下迭代到目前的水平。”
他對於自己的判斷是很有信心的,之所以猶豫是因為這個想象本身稱得上匪夷所思。
因為在活動開始之前,萬裡出行距離嘟嘟打車那個時候的訂單規模都有很大差距,彆說現在的量級了。
那他們儲備這麼大的承載能力乾嘛?
程惟顯然也想到了,雖然心裡同樣十分驚訝,但他還是說出了聽起來唯一合理的推斷:
“也就是說,早在活動開始之前林一就預料到會發生這麼龐大的增長,並且為此做了準備。”
“我之前以為萬裡出行拿到1.2億美元之後,花了兩個月的時間隻是拚老命進了50個城市,想要在名義上壓我們一頭,實際上他們已經提前考慮到了今天。”
理智告訴程惟,事實的真相似乎就是這樣,但他還是不由地想到兩個字:
離譜!
要知道嘟嘟跟鵝廠在1月10號聯手宣布補貼的時候還沒有考慮到這個問題,因為此前萬裡出行活動期間並未出現這種狀況,所以被他們忽略了。
或者說作為技術負責人的張搏當時已經有所預料,但是準備時間完全不夠,隻能走一步看一步。
林一難道是什麼未卜先知的神仙嗎?
在場的兩個人都情不自禁地產生了懷疑:
“會不會那家夥隻是歪打正著,他拿到熊廠的1.2億美元之後沒地方花,所以就把自家的服務器升級了一番,然後這次正好用上了?”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