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劉簡妮的加入,林一對於萬裡出行的下一步更有信心。
不過在他做任何事之前,現在還有一個人是無論如何都繞不過去的,所以林一又跑到李羅賓那邊刷臉了。
“怎麼樣,現在後台的數據穩定下來了嗎?”
李羅賓看起來心情不錯,問的是補貼削減之後對於萬裡出行業務量的影響,林一據實相告。
他聽完之後滿意地點了點頭,最近這段時間李羅賓對林一的表現相當認可,在業務上得到了行業第一名的位置,為熊廠在o2o領域獲得了一個重要成就。
雖然之前補貼大戰最激烈的時候,那個瘋狂的程度讓他也有些心有餘悸,但結果是好的,那麼一切都是值得的。
而且一直以來,林一對熊廠的態度也讓李羅賓很放心。
所以這位熊廠大boss並未打算過多乾預林一的工作,反而跟他探討起了另外的事情。
“林一,我已經考慮好了,之前你建議的推出熊廠外賣的事情我準備儘快在公司內部推動和實施。”
“前幾個月打車行業如火如荼的時候,團購行業也沒有閒著,發生了很多變化。我想起你說過的,熊廠必須要把握現在的時機。”
林一前段時間雖然專注於跟嘟嘟、快嘟之間的紛紛擾擾,但也不至於兩耳不聞窗外事,李羅賓說的事情他還是清楚的。
年初,團購行業最大的新聞莫過於點評網從鵝廠那裡拿到了4億美元,代價是20的股權,這事兒公布之前他就從小馬哥那邊知道了。
點評這一輪的融資金額已經把每團之外的其餘同行遠遠甩開,所以現在團購行業的頭部格局徹底又變成了:
a廠背書的每團,跟鵝廠支持的點評,雙雄對決。
為什麼要說又?
因為這個局麵太眼熟了,毫無新意!
剛剛在打車市場上嘗到甜頭的李羅賓也覺得自己又行了,熊廠不應該在at的爭端中袖手旁觀置身事外。
“去年年會的時候我就說過,bs+o2o是熊廠的核心戰略之一,現在萬裡出行的成功可以證明我們選對了方向,所以應該在團購和外賣領域複製萬裡出行的經驗。”
真是個大意外。
這家夥看起來有點得意忘形,林一知道萬裡出行在這波補貼大戰裡麵脫穎而出除了他一開始的未雨綢繆,還有天時地利人和以及相當大的偶然因素。
不過此時此刻他當然沒辦法反對,畢竟林一之前可是一直在李羅賓麵前大力鼓吹熊廠的o2o戰略的。
“現在入局正當其時,不知道熊廠打算怎麼做?”
林一說這話也不算違心,雖然他不看好熊廠在o2o上麵的稟賦,但這輩子因為自己的存在很多事情都不一樣了,也不能太先入為主。
李羅賓現在是真把林一當作熊廠自家人看待的,所以也沒有瞞著他:
“熊廣此前已經把糯米100收購過來,接下來會在團購上麵加大投入,短時間內至少衝到行業的第三名。”
收購糯米不是說熊廠喜歡單打獨鬥,實在是人人和陳一洲日薄西山的現狀,就算他們有心參與李羅賓野心勃勃的計劃,也沒有那個能力一起折騰了。
“其次,我會指示bs事業部儘快推出外賣業務,直接和每團來競爭。對了,我之前派過人去收購餓了嗎但是被對方拒絕了。”
李羅賓特意提起這件事是因為林一跟餓了嗎的張旭濠是老對手了,應該對他比較了解。
“這條路是不用想了,張旭濠不會同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