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來張旭濠也是夠倒黴的,先後碰到的每團和熊廠,一個比一個財大氣粗,關鍵還特彆仗勢欺人,進場之前第一件事都是先問一句“你賣不賣”。
老子不賣!
林一估計這會兒張旭濠已經在暴跳如雷了。
餓了嗎這段時間日子並不好過,每團去年6月份收購的隨便外賣網,9月份開始一下子加大了推廣力度,雙方的競爭非常激烈。
論交鋒的緊張程度,其實完全不遜於打車行業發生的事情,隻不過還沒有拿出那麼多真金白銀來燒,所以場麵上沒有那麼壯觀。
這次每團的基礎更好,所以僅僅幾個月的時間,憑借更加成熟的地推體係和雄厚的資金支持,每團已經後來居上對餓了嗎實現市場份額上的反超。
不過張旭濠也不是那麼容易認輸的人,他信誓旦旦地要跟每團死磕到底,還沒有喪失掉心氣。
嗯,至少目前沒有。
不過這一次有了熊廠的插手,外賣行業的遊戲規則馬上就要發生變化了。
“也無所謂,如果餓了嗎不願意站到正確的一邊,那麼他很快就會在這個市場上消失的。”
李羅賓說這話的時候信心滿滿,林一很快從他口中得知,他打算效仿萬裡出行在打車行業的經驗,主動挑起一波燒錢大戰。
這……
看來李羅賓嘴上還是掛著他向來堅持的“bs+o2o”戰略,還把團購業務合並到了bs事業部,但心裡還是很清楚打車行業的補貼才是關鍵。
隻是他根據林一之前的做法,自行總結出了至少兩條經驗:
第一,燒錢有用。
第二,要搶先燒,燒得又多又快。
林一有些哭笑不得,不知道自己帶來的蝴蝶效應會大多程度上改變這個行業的命運,不過李羅賓代表的是熊廠的意誌,已經不可阻擋。
他總感覺有點懸。
考慮到萬裡出行的香火情,林一隻是提醒了一句:“我聽說餓了嗎跟點評接觸很頻繁。”
餓了嗎受到每團的壓迫非常狼狽,但如果和點評聯手的話那他們也有錢了,不會那麼輕易地狗帶。
李羅賓並未懷疑林一的消息來源,他已經很習慣林一總是能夠提前得知一些尚未公開的消息。
這事兒很容易理解。
餓了嗎跟點評能搞到一起無非是因為共同的敵人,也就是每團的壓力之下,雙方選擇聯合也是正常的,剛好點評最近搞到了一大筆錢。
而對李羅賓來說,點評就算手上有4億美元也不會被他放在眼裡,能讓他忌憚的隻有點評身後的鵝廠。
無論如何,這個江湖上總是難以平靜,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林一離開的時候心想這事兒還挺有意思,如果餓了嗎拿了點評的錢,而點評的金主是鵝廠,也就是說餓了嗎成了鵝廠係的外圍成員。
而每團此時的金主還是a廠,誰成想他們後來還能來波換家?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bigeb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