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打車行業的曝光率一直很高。
不久之前熱熱鬨鬨的補貼大戰,後來成為了全名關注的熱點事件,儘管現在補貼幅度已經大不如前,看起來取消也隻是時間問題。
但媒體們還沒有輕易放過這個問題,各種相關的不相關的所謂專家學者,以及媒體評論員們一股腦兒地冒了出來,對此評頭論足。
在這個過程中,萬裡出行、嘟嘟打車和快嘟打車這三家當事人都直接或者間接地參與過,至於bat他們當然不會自降身份地做出回應。
林一很快發現劉簡妮的建議來得非常及時,因為嘟嘟和快嘟都已經在為補貼大戰之後各自的行業地位做鋪墊了。
比如最早的快嘟,陳衛星在3月底接受采訪的時候拋出了注冊用戶已經過億的消息。
其實打車軟件的注冊用戶很容易,三家不約而同采用的是最簡單的注冊方式,即隻要有個手機號就能下單。
用戶過億聽起來很多,但是萬裡出行跟嘟嘟打車隻會比它多不會比它少。
當然,很多都是重合的。
然後是4月份,程惟在媒體報道中公布了嘟嘟打車的服務已經進入全國236個城市。
補貼大戰開始之前,三家裡麵開城最積極的就是萬裡出行,林一在13年底之前完成了50個城市的進駐。
嘟嘟跟快嘟的布局略有差異,補貼大戰的時候覆蓋範圍也不儘相同,前者是32個城市而後者是40個。
補貼開啟之後,林一這邊反而腳步慢了下來,因為萬裡出行已經覆蓋了全國主要大中城市。
其餘的可以統稱為“下沉市場”,隻在統計數量上有意義,對於三家的實際戰局並沒有影響。
不過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嘟嘟能夠一邊應付補貼大戰的同時,在覆蓋麵上做出這個大的擴展,林一表示懷疑。
總之創業公司對外吹的牛逼呢,一定得打折聽才行。
林一跟劉簡妮商量之後,以萬裡出行跟熊廠的名義共同邀請了一家第三方調查機構,委托其對目前打車市場的份額出具行業報告。
其結果自然是不言而喻的。
在最關鍵的市占率指標上,萬裡出行以10個百分點的優勢力壓嘟嘟打車,至於快嘟更是連前兩名中任意一家的一半兒都不到,已經明顯拉開差距。
一個最明顯的證據是,根據報告列出的若乾個重點城市的單獨調查,作為一個在a廠扶持下發展起來,總部設在臨安的品牌,快嘟在本市的市場份額都已經被萬裡出行超過。
借由這一報告的發布,萬裡出行在各種對內對外的通報和宣傳稿中,非常高調地宣傳起打車市場第一名這個消息。
同時公布的還有:萬裡出行的注冊用戶數量超過1億,注冊司機數量超過100萬,日均訂單已經超過500萬,成為移動互聯網最大日均訂單交易平台。
有了這些數據作為支撐,就顯得報告沒有那麼乾巴巴的,結論也更加真實可信了。
其實最早在去年年底的時候,林一和李羅賓分彆在各自的年會上就宣布過,不過那個時候補貼大戰還沒有結束,顯然隻是個階段性的成果。
至於這次,就有些最終定論的意思了。
另外兩家對此的反應不儘相同,快嘟的反應是默不作聲,官方口徑是“快嘟依然保持著高速增長的良好勢頭。”